广

关于印发《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阳山县教育局文件

阳教〔201443

                                                                                                   

 

 

关于印发《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幼儿园,清远市博林实验学校:

    为了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根据《阳山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阳山县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实施方案>》(阳文明委[2014]1号)的要求,教育局决定,在全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现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施行。

                         阳山县教育局

                        2014年4月2日

附件: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

           普及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幸福阳山、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在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点面结合,推出典型,广泛参与,办出特色”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条主线,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切入点,以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为着力点,坚持传统优秀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坚持书香校园建设与学校常规活动相结合,坚持制度文化建设与弘扬学校精神相结合,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校竞争力,使学校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阵地、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根据现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创建书香校园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吸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努力践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三、基本原则 
    1.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努力做到贴近学生品德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努力收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

    2.继承创新的原则。既要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华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既体现地方文化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又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历史文化,因校制宜,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

3.协调配合的原则。开展“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作用,形成整体合力,使课堂指导与家庭督导相辅相成,校园活动和校外激励,相映生辉,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发挥其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
     四、主要内容 
     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来自于时代、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人类进步发展的深刻关心与思考,承载和传递着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各中小学校要将《经典诵读》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每周在地方课程中开设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强化阅读效能。各年级课程设置侧重点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礼记》;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春秋》;高三学习“四大名著”等。也可以自主确定诵读内容。

    五、教育途径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活动,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现实要求,是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因此,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采取学科教学渗透、融入校本课程、举办主题活动、组织社会实践、链接闲暇教育等方式,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让学生体味读传统文化书籍,悟传统文化魅力的愉悦,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主要做法:

 1.全面开展“经典诵读,培育情趣”活动。一要明确阅读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求读后把页码或标题记录下来,由家长签字证明;中年级学生要求摘抄精美词句;高年级学生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初高中学生撰写读书心得、读书评价等。二要保证阅读时间。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固定读书时间,实施“晨读、午诵、晚吟”读书计划,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实现“量”的积累。三要优化阅读指导。采用“故事引导”、“榜样引领”、“意境陶醉”、“合作交流”、“成功感应”、“诵读变式”等方法,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要求语文教师每天为学生朗读5—10分钟,陪同潜心阅读经典美文,吟咏古今诗词,加深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培植典型”活动。要按照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是开展“节假日主题”教育活动。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校会、班会(团)队会、广播站、知识讲座等平台,宣传各类节日的由来,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让学生明白弘扬民族精神和继承革命传统的重要性,在校园内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把“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幼小的心灵;二是开展“文化专题”教育活动。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成立传承传统文化的社团组织,定期举行有针对性的中小学生编创革命故事、革命歌曲歌咏会、编写小话剧、撰写新童谣、制作手抄报、设计小卡通、涂抹小动漫、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多形式多渠道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广大中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三是开展传承非遗活动。依托阳山非遗资源,开展“走近非遗”系列活动。让未成年人进一步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让传统文化渗入他们心中。条件成熟的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组织撰编《山水阳山》、《人文阳山》、《仁义阳山》、《生态阳山》、《魅力阳山》等系列地方德育课程,建构更加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行为修炼”活动。各学校要充分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一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学生做到每天自查一次不雅的行为;每周向父母(或长辈)说一句体贴性的话语;每月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学期给父母(或长辈、教师、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每年参加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培养健全的人格。二要深入开展“手拉手”互助系列活动。通过“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活动”、“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等活动,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培养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高尚道德情操。三要开展“班级我当家、学校我当家、社区我当家”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社区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自律能力。四要开展“美德少年”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参与尊老爱老、大手牵小手、护绿植绿等志愿者服务和实践活动。

     4.深化校园“环境熏陶,润物无声”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育心灵种子的一方沃土。各校要立足实际,充分挖掘环境资源,把整治校园环境,建设优美校园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改造力度,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弘扬传统文化 。主要有以下具体做法:一是建设“班级文化”。教室板报有文化,利用教室一角布置“传统文化我知道”,“月是故乡明”、“与历史名家对话”等内容宣传传统文化。二是建设“廊道文化”。教学楼走廊要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诗词歌赋、悬挂传统文化代表大家的画像、传统精神名言警句,融汇营造浓厚的文化信息。三是建设“专题文化”。开辟富有特色、富有童趣的读书心得交流栏,每月出好一期读书方法指导及“阅读之星”的图片、文字。为进一步深化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认同、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学生健康成长,使之受益终生。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制订方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专门会议,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确保教育活动顺利推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各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送教育局教育股备案。教育局将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性评估考核体系,进行督导评估,强化检查考核,评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将督导评估情况通报全县。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中小学校要认真部署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的工作。一要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利用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大字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动,大张旗鼓地宣传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二要紧密家校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各学校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印发了《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全体学生家长发出指导、督促孩子读书的倡议及提供适合各年龄段阅读的课外书目指南,明确读书的好处,倡导家长好好利用晚上的时间,开展“亲子伴读”活动,各校要印制“周读书反馈表”,让家长反馈与子女一周在家一起读书的情况。三要加强与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活动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亮点,增进社会各界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和支持,积极营造有利于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社会环境。

3.分步推进,及时总结。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分步推进实施。

 第一阶段:2014年3月—5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实施方案,初步改变校园环境,各学校要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举办启动仪式,实施“晨读、午诵、晚吟”读书计划。

 第二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1月为重点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结合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全面铺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中,各校要根据各自特点成立文学社、舞蹈队、合唱队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社团组织,以点带面,有效推进,开展“古诗接龙”、“书香伴我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少年”评比等各类活动,做到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做驱动,克服空洞的说教,摆脱程式化的灌输形式,并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展演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吸引学生踊跃参与,大胆实践,积极体验,提升教育普及质量。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为总结评估阶段。

    主要任务是:召开全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总结会,总结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各单位要注重总结提炼,及时发现、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并及时向县教育局教育股报送活动信息(电话:7801102,邮箱:ysjyg@126.com),以便适时推广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纵深发展。

4.强化保障,增强实效。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经费纳入预算,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原则上统筹安排0.5%—1%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经费,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印刷宣传资料、添置书籍报刊、推广交流活动等,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确保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工作的顺利推进,增强活动实效。

5.建设队伍,内外联动。各校要切实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采取校本培训、“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区域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师资水平。二是积极争取宣传、文化、广播电视,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宣传报道活动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亮点,增进社会各界对教育活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的氛围,合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

                        阳山县教育局

                        2014年4月2日

关闭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