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河长办 关于印发广东省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函》(粤环函〔2020〕280号)和《清远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清远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清环〔2020〕272号)文件要求,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阳山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阳山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清远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
2020年11月10日
阳山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的重大决策,系统解决水生态环境治理,从源头推动污染减排,改善水生态环境,实现河湖碧水清流,加快推动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工作,根据《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广东省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清远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和《广东省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按照“全覆盖、重实效、能操作”的原则,聚焦万里碧道建设及省考断面达标攻坚,通过落实“查、测、溯、治”四项重点任务,全面摸清阳山县入河排污口底数,采取“试点先行与全面铺开相结合”方式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确保入河排污口排放状况得到改善,努力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一)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全面掌握阳山县入河排污口的数量、规模及其分布,建立阳山县入河排污口名录。
(二)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测。了解阳山县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状况,分析掌握污染物入河情况。
(三)进行入河排污口溯源。在监测基础上,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来源,厘清排污责任。
(四)规范入河排污口管理。在排查、监测及溯源的基础上,形成入河排污口问题清单,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制定实施整治方案,有效规范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2020年11月30日前,完成《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近期建设任务(2020-2022年)范围内和省考断面达标攻坚重点流域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查、测、溯”工作,建立排查范围的入河排污口情况清单。
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 2020-2035年)》中期建设任务(2022-2025年)范围内,以及全县所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小于1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所有中型以上水库、重要小型水库的入河排污口的“查、测、溯”工作,形成《阳山县入河排污口名录》。完成明显影响水质的排污口整治工作,对须长期整改的排污口制定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
2021年11月30日前,基本完成全县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基本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
本项目实施范围包括阳山县辖区范围内所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小于1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所有中型以上水库、重要的小型水库。重要河流指具有饮用水功能定位的河流、重污染河流、生态敏感脆弱河流等,重要小型水库指具有饮用水功能的水库。参照“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和“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标准,原则上干流及主要支流排查范围以两侧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一侧延伸2公里,包括所有人工岸线(城镇岸线、渔业岸线、临江工业岸线、江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等),自然岸线(滩涂、湿地等)。具体范围可根据产业布局、排污特征等实际情况适当扩大。
2020年工作主要围绕《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近期建设任务(2020-2022年)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排查范围指我县除省级排查范围以外的其他碧道建设范围和省考断面涉及的流域(详见附件一)。2021年排查工作针对《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中期建设任务(2022-2025年),以及全省所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小于1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所有中型以上水库、重要的小型水库。其中2020年排查河流5条(长度约514公里),2021年排查河流8条(长度约346公里),水库3个。
排查对象为所有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直接向流域排放废污水的排污口,还包括所有通过河流、滩涂、湿地等间接排放废污水的排污口。
1.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分工、经费保障等,分解落实责任,全面推进排查整治工作,2020年9月25日前将具体实施方案及经费落实情况报县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
2.组织培训。结合省生态环境厅将印发的《广东省入河(海)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手册》,由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组织开展全县入河排查专题培训,配套现场工作APP,探索建立工作方法和程序,编制工作手册,组建专家团队,明确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等相关技术规范及工作要求。
3.统筹整合各类入河污染物排放信息。全面收集整理各类入河排污口、河岸带、水系分布等相关信息资料,将原来分散的水利部门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信息、生态环境部门污染源及入河排污口监管信息,以及水系、排污管网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初步分析入河排污口基本信息及特点,为全面排查奠定基础。
1.全面排查。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和人员现场踏勘等手段,对排查范围及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完成全覆盖、全口径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核实工作。排查范围由阳山县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要求组织开展排查工作,排查结果按要求上报,并对排查结果负责;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在汇总全县排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全县排查情况进行抽查、质控及数据审核,最终整理形成《阳山县入河排污口名录》报县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
2.开展监测。入河排污口监测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边排查、边监测的要求,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监测。第二阶段:对第一阶段排查出现超标或存疑的排污口采样后进行复测。根据实际条件,采取现场快速监测、自动在线监测、人工取样监测等方式。
3.溯源分析。按照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印发的溯源技术要求,组织技术人员做好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开展入河排污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来源。
4.分类整治。在排查、监测、溯源的基础上,按“一口一策”工作原则,逐一明确入河排污口整治要求,分类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动入河排污口水质逐步改善。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整治完成一个,销号一个。
参照试点城市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体系经验,配合全省统一部署,形成规范完善的入河排污口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工作规范体系,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完备的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回潮、反弹。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实行县级统筹、镇级实施负责机制。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行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构建政府统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严格数据审核等工作。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联合县河长办统筹,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动,组织技术专家、业务骨干支持指导排查整治工作,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定期开展质量控制抽查及现场督导,确保入河排污口专项任务按时完成。
(二)明确技术要求
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和人员现场踏勘等手段,采取天空航拍、地面检查、水上巡查等多种方式,反复校核,不断试验摸索,确保排查无遗漏。对排查范围及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完成全覆盖、全口径的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核实工作。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依据《广东省入河(海)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手册》、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技术要求等相关技术规范,开展全县入河排查专题培训,明确排查范围,收集、汇总、分析、总结各乡镇排查调查表、工作日志材料,研究排查数据,梳理工作成果,归纳工作经验,组织技术专家、业务骨干支持指导排查整治工作,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做好相关技术指导服务。
(三)强化质量控制
严格落实排查过程中的数据审核及水质监测质控工作,对所有数据实行现场组、技术单位及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三级审查,对水样实行现场质控及实验室质控,并负责对质控样品监测,现场排查过程中存疑的排污口、后台数据显示的敏感区域及空白区域、以及水质不达标的河段等进行监督性排查、排查比例不少于总排查长度的1%。
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组织对排查中报告的异常情况进行现场实地勘测,对排查的盲区进行查漏补缺,对排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实地攻坚,做到排查无遗漏、无死角;以排查数据天审核、排查进度周调度、排查结果月简报、排查情况双月抽查,排查成果半年督导等方式对排查结果进行质控。
(四)严格责任落实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级河长湖长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做到排查无盲区、整治无死角、问题全部按期清零。各乡镇人民政府指定不少于2个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配合排查工作,提供排查所需要的船舶、救生衣等设备。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县河长办将结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省考断面达标攻坚督导、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等检查督导工作,对各乡镇排查整治工作进行督查,重要情况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对履职不力、弄虚作假、进展迟缓等问题突出的,以及水质不达标且排污口整治不力的,将采取通报批评、挂牌督办、公开约谈等措施,加强督办和问责;情节严重的,按不同情形依法依规实行问责。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
(五)完善工作保障
在人员、资金、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大对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的投入,完善后勤管理流程、落实排查物资等各类保障工作,及时将经费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足额拨付到位和专款专用。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组织研究学习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规范,配套现场工作APP ,探索建立工作方法和程序,编制工作手册,组建专家团队,组织交流培训,为县排查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各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专人负责,落实属地引导工作,配合技术人员做好排查、溯源工作。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在政府网站开设“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专栏,集中展示本区域各项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可邀请媒体、公众等参与排查整治,公开曝光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市生态环境局阳山分局通过官方网站,双微,定期公开问题清单和整治进展情况。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