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阳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和县委“1+123”工作安排,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保障民生、服务发展两大定位,聚焦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绿美阳山生态建设等重点任务,锐意进取、敢作善为,奋力推动人社事业走上新台阶。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建引领机关高质量发展。党组书记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强化“一岗双责”,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引领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得到强化。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深化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我局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平稳。县人社局党支部获得县“四强”党支部称号,县人社局退休党支部获得“六好”模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称号。

  (二)精准实施人社惠企政策,筑牢制造业当家基石。我局积极落实各项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实施公共就业服务各项措施,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营造有利于实现就业的环境,促进就业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互动。2024年,我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2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998人,促进创业259人。一是积极推动信息共享,打通求职用工双向通道。组织举办线下招聘会68场次,对接服务本县市和大湾区企业519家,提供就业岗位18138个,直播带岗观看量5987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人数881人。向乡镇村居发布推荐岗位3036个。短信、电话送岗到人就业岗位2600个,惠及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3885人次。通过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为就业困难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送岗3736个。二是积极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为企业“输血送氧”,缓解初创企业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小微企业创业稳定就业。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341笔共260万元,惠及创业者339人和小微企业2家。发放一次性创业资助补贴金额1万元,扶持退役军人自主创业1人,带动就业1人;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企业4家,补贴4.7万元;吸纳退伍军人就业补贴企业2家,补贴2万元,小微企业社保补贴企业1家,补贴0.54万元。三是坚持分类帮扶,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全县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共448人,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约210.72万元,惠及实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867人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27个,安置脱贫人口和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2438人次,发放补贴金额394.96万元。全县认定就业见习单位33家,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08个,目前在岗就业见习人员43人。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4620人次,其中通过电话提供职业指导361人次、就业信息381人次,通过短信送岗到人3878人次,目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实现已就业501人,就业率达90%。受理粤东西北地区就业补贴97人次,补贴金额48.5万元;发放公共就业服务岗位补贴48.28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就业60人次。四是持续推进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用工保障。已推荐108人到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参观、应聘。五是推动县域内就业驿站规划建设。以服务群众为导向,根据县城一河两岸的地理位置,合理规划驿站地址。城北片区就业驿站和城北片区就业驿站分别于6月和11月建成运营。投入运营以来,服务群众495人次,求职登记群众385人次,收集招聘岗位305个,发布岗位信息305条。

  (三)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服务“百千万工程”落地。我局围绕制造业当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技能提产业、促就业、助企业的积极作用,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缝纫巧手”工程。聚焦“五个五十亿”农业产业等人才需求,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引才功能,推动人才入县下乡,为“百千万工程”培育人才。一是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缝纫巧手”工程。2024年,我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51人次,其中“粤菜师傅”培训247人次,“南粤家政”培训1142人次,“农村电商”培训207人次,“缝纫巧手”培训257人次。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771人次。5月至6月自筹资金在13个乡镇各组织一期“南粤家政”养老护理技能培训班,培训356人;7月自筹资金在13个乡镇分五个片区组织一期“粤菜师傅”广府风味培训班,培训128人;8月自筹资金在金博士培训学校开展一期“粤菜师傅”广式点心专项培训班,培训33人;10月自筹资金在13个乡镇各组织一期“南粤家政”母婴护理技能培训班,培训339人;10月举办2024年“广清杯”清远“南粤家政”技能大赛“北江家政”公益训练营·阳山站活动,培训43人;11月举办星厨送培下乡培训班,培训35人;全年开展“一针一线”纺织服装技能人才公益性技能培训班15期,培训257人;5月联合县文广旅体局在秤架瑶族乡举办一期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班,培训35人;11月联合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关工委在太平镇开展一期“农村电商”培训,培训48人;11月联合县住建局开展乡村建筑工匠培训,培训158人。组织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549人,通过461人。2024年2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授予我县在2023年清远市职业技能竞赛优胜选手黄章盛同志“清远市技术能手”称号。3月,我县食德喜酒楼黄章盛同志被认定为清远市2023年三星级“粤菜师傅”,云来轩酒楼成海清、康旺酒楼梁伟明、喜悦酒楼蔡建强等三位同志被认定为清远市2023年二星级“粤菜师傅”。5月,我县食得喜酒楼黄章盛同志代表清远市参加2024年“粤菜师傅”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暨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5月,阳山县“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被确定为2023年广东省“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绩效评估A级(优秀)站点。10月,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县文广旅体局、增城区“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阳山县工作队推选阳宾酒店、阳山幸运楼酒店两支队伍参加2024年黄腾峡杯“清远一桌菜”美食挑战赛,烹饪具有阳山特色“九菜一汤”,集中打造阳山美食IP,宣扬阳山地道食材和饮食文化,提升阳山美食影响力,激发文旅消费。11月,我县组织一支8人队伍参加2024年“广清杯”清远市“南粤家政”技能大赛,我县选手分别获得养老护理一等奖和三等奖、特别情怀奖、十佳北江家政人等荣誉称号,进一步擦亮我县“南粤家政”招牌。12月,成功举办“天赋风土 清远味道”2024年“清远味道”品牌推广建设系列之“绿色生态 原味阳山”活动。通过活动推广以我县本土特色食材制作的阳山非遗美食和本土特色菜品,展示我县“三项工程”在助力县域发展、粤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丰硕成果,提升我县餐饮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全面实施人才强农促振兴,推动人才入县下乡。进一步优化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队等专家资源作用,开展产业人才对接交流与供需服务活动,引聚专家对接服务阳山五大农业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实用人才。2024年,打造太平一个镇级示范乡镇。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柔性引入专家服务队成员13人,积极对接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队到乡镇指导现代农业发展,深入丝苗米、西洋菜、玉米、阳山鸡、陈皮柑、蚕桑、柠檬、茶叶、蔬菜、板栗等种植养殖基地实地指导。目前我县专家服务队入库专家60人,通过省申报认定的农村乡土专家120人。我县组织实施各类人才活动149场次,引聚专家对接服务农业人才179人次,共培训农业实用人才1353人次。把“雁归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县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开展“归雁返乡”主题座谈会、实地观摩、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系列活动50场次,参加活动1228人次,有效激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支持乡村振兴。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全县“三支一扶”大学生52人,8个重点帮扶乡镇均选派1名以上“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参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兜牢权益维护底线。我局高度重视根治欠薪工作,坚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作,以落实《广东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主线,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聚焦防治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24年,法定期限内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调解率89.7%,全县劳资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一是强化维权执法保障。依法对74家用人单位进行日常巡查和安全生产检查,涉及劳动者7497人,印制并派发《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小册子400份。二是加强源头治理,防范于未然。我局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新开办的企业、新开工项目进行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和依法用工管理的宣传,要求企业切实落实好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我局加强与住建、交通、水利、代建办等主管部门沟通,以政府投资项目为重点,对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欠薪项目台账,有效管控和遏制欠薪事件发生。

  二、存在问题

  在努力推进各项人社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工作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群体就业较难。就业见习政策宣传力度不足,部分私有企业、国有企业对人社领域政策不够熟悉或了解不透彻,提供见习岗位较少,岗位较单一,见习工作补贴不高等,导致返乡参加就业见习热情不高。二是培训招生难。因补贴性培训政策变动,培训门槛和培训条件提高,学员参训的积极性不高从而造成招生难。三是新业态劳动者缺乏权益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领域新情况、新问题较多,新业态就业涉及行业多,主管部门不明确,用工单位与劳动者认定劳动关系困难,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很好落实。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在推进“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阳山”建设中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就业领域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做好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积极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问题。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市场主体岗位供给。强化青年群体就业帮扶,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粤北地区就业的政策激励,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强化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帮扶,加强兜底类公益性岗位开发和使用。落实灵活就业帮扶政策,落实好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促进创业和灵活就业。

  (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以人才支撑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壮大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支持各方面优秀人才来阳就业创业,为阳山高质量发展培养聚集一批新创业的“领头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主动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缝纫巧手”工程,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县镇两级人才驿站的服务功能,做好人才服务对接,为我县引进、用好、培养、留住人才提供有效服务。深入实施“雁归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引导青年到企业和基层一线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留阳来阳,加速集聚优质人力资源。

  (三)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企业同创,强化源头治理,营造和谐文化,扎实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努力解决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促进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入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积极营造公平有序就业环境。推进社保服务进万家行动,营造应保尽保、多缴长缴的浓厚氛围。



  阳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3月12日


关闭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