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阳山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和县委“1 +123”工作部署的主要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抓好“三农”发展各项措施落实,抓牢抓实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阳山农业农村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向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坚持生态绿色发展,抓牢抓实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1.抓牢抓好粮食安全和农作物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与各乡镇签订《阳山县2022年粮食生产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责任书》。截止目前,全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5.9万亩,同比增2.65%(2021年103.17万亩)。其中,其中粮食面积34.0181万亩(水稻20.6711万亩、玉米9.6825万亩、豆类1.2289万亩,薯类2.4356万亩),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同比增2.43%(2021年33.21万亩);花生播种面积9.6万亩(2021年9.27万亩)同比增3.55%;蔬菜面积54.9万亩,同比增4.41%(2021年52.58万亩)。蚕桑面积0.7779万亩;水果面积10.2万亩(其中,柑桔5.8万亩、梨子(包括早熟梨、晶宝梨)0.8万亩、沙田柚0.8万亩、其它2.8万亩,),同比减9.65%(2021年11.29万亩);茶叶面积0.9479万亩,同比增1.38%(2021年0.9350万亩)。春收情况:全县春收粮食作物0.3516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300亩,增幅9.33%;春收粮食产量0.3199万吨,同比增加100吨,增幅3.23%。夏收情况:全县春季粮食种植面积18.4237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0.1752万亩,早稻种植面积9.7593万亩;受“龙舟水”期间持续强降雨影响,早稻产量3.2433万吨,同比减少0.3447万吨,减幅10.63%。

       2.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2022年,市下达我县连片15亩以上图斑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4700亩,至目前已完成4327亩,完成率92.1%。

       3.抓好生猪等畜禽生产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生猪出栏25.4805万头,生猪出栏同比去年3季度减少3.64%,存栏28.1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08万头;鸡出栏1058万羽(市下达任务鸡出栏1389万羽),肉鸡同比去年3季度增加15.12%(预测数),存栏432万羽;肉牛饲养量2.95万头、出栏0.39万头;肉羊饲养量4.23万头、出栏1.09万头。

      4.抓好渔业生产。至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9157亩,与上年持平,种鱼投放50000公斤,其中:草鱼种鱼20000公斤、鲈鱼种鱼30000公斤;鱼苗产量:草鱼水花苗10亿尾、草鱼苗300万尾、鲈鱼苗20000万尾;培育鳗鱼苗500万尾。水产品产量2331吨,比增3.23%,其中:养殖产量2317吨、捕捞产量14吨;鱼类2176吨、虾蟹类65吨、贝类20吨、其他70吨。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行动。一是继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2022年市下达我县茶叶新增任务是500亩,至目前已种植198亩,完成率39.6%。二是组织乡镇开展英德红茶、连州菜心和丝苗米三大主导产业的摸底调查。三是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项目。四是抓好阳山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2.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以来,新增农业经营主体34家,组织申报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示范合作社12家,现有农业经营主体1803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0家、示范合作社65家。

        3.推进社会化托管服务。全县有11个服务组织参与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至目前已完成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4.27万多亩,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4327亩;推广应用“粤农服”平台,通过平台有效下单面积0.44万亩。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

        一是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农业微生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推广。建成“清远市三农科技服务站阳山县太平镇沙陂村分站”线下站点1个,协助企业与高校进行技术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三是开展主导品种和技术推广。引进玉米新品种14个、花生新品种4个,遴选出适合我县种植推广的水稻三控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红火蚁防控技术等6个主推技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推广农机化新技术。今年以来新增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22台、各类农机具265台(套)。水稻机耕、机种机械化率分别为97.7%、12.6%。今年春耕生产投入拖拉机、插秧机等各种农机具7000台以上。五是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全县159个行政村实现了行政村益农信息服务全覆盖。六是抓好农业农民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建成运营了6个农业专家联络站,有51人获得“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称号,全县累计87人获得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称号。

    (四)完善现代农业基础建设

       一是抓好高标农田建设。今年以来,已完成2021年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0.22万亩的县级验收。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3.44万亩,已完成设计规划并得到市局批复,并已开展项目施工,预计年底完成施工建设任务。二是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工作。三是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全县159个行政村、98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已共建设了益农信息社,实现行政村益农信息服务全覆盖。四是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培育阳山西洋菜、阳山淮山等一批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有18个企业会员进驻“清远农家”。五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新产业。七拱镇依托七拱丝苗米和淮山两大优势主导产业,通过发展丝苗米、淮山标准化种植、虾稻共作种养等产业模式,打造“享田园民宿,品七拱家宴”特色民宿,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组织推荐秤架乡秤架村、大崀镇松林村、七拱镇火岗村申报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六是抓好农业农民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建成6个专家联络站,新申报了50个乡土专家认定。已完成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升级改造,8个重点帮扶镇建立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截至目前,共举办7场实用人才培训班次,共计培训 479 人;实施“电子商务精准扶贫领头人培养计划”助力乡村振兴人才,举办2期培训共147人,完成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培养了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6 月举办“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培训”,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人才服务水平。

    (五)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为接下来的确权档案数字化打好基础。二是指导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今年以来全县审批农村宅基地建房申请425宗、审批建房用地面积41362.5平方米。三是持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今年以来保险品种覆盖了水稻、玉米和能繁母猪等10多个,承保费达1785.73万元。及时协助做好理赔。1月初,阳山县受冰冻灾害影响导致部分果农的砂糖桔受灾,理赔43宗,赔付金额达453万元。受5-6月“龙舟水”影响,全县种植业受灾严重,截止目前已直接赔付510.2435万元到农户。四是深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五是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成2021年度清产核资工作,已有48个经济合作社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六是做好农村承包土地流转。今年以来。新增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3560亩,新增土地流转奖补面积111.3亩。     

    (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一是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整改落实,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二是做好水域生态文明。今年以来共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3本;开展捕捞许可证年审、船检业务;全面完成79艘渔业船舶年审、船检工作;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做好珠江禁渔期工作。三是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我县通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即阳山县广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中处理病死畜禽。

    (七)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

      至目前据实结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5.29万元,补贴机具179台,新增各类农机具265台(套);为禁渔期间生活困难渔民申报补助34.76万元。

    (八)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1.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村过关“30天集中攻坚”行动。截止目前,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生活垃圾处理工作,2077个自然村完成保洁员配备,1503个自然村完成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2064个自然村开展四小园建设,占比99.37%。

        2.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县159个行政村全部已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2365.8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 2584.4吨,清理村内水塘2361口,清理村内沟渠2464.7公里。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384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数量76187份,张贴宣传标语数量3706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数量16520人次。

       3.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整改问题户厕10个,整改问题公厕15个;完成家禽圈养、人畜分离问题整改3952处。

       4.抓实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1601个,占20户以上自然村90.66%。完成并申请市级特色村验收28条,占年度任务数的100%。积极参与省、市“乡村振兴大擂台”和“十大美丽乡村”等评选活动,岭背和秤架分别获市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银奖和铜奖。

       5.大力推进阳城镇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2022年第三期样板区标识建设项目已完成5个主体标识建设,水口码头古渡(含水边约500米河岸沿线)修复整治提升及水口乡村振兴主提公园项目已完成项目设计。

       6.加快推进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通过农旅融合的方式连线连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建成七拱-杜步、岭背-秤架示范带,大崀镇、岭背镇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初见成效。

    (九)抓好农业农村安全生产和依法行政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做好扫黑除恶斗争、禁毒工作和平安阳山建设。二是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今年以来,共组织出动执法人员1348人次,依法检查农资经营门店、四大经营主体186间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204家次开展农资打假,立案经营销售假劣兽药、农药案件3宗。出动执法船艇11艘次、车辆13辆次,出动执法人员135人次开展打击非法捕捞,清理违规网具一批,协助查处禁渔期间非法电鱼案件1宗。三是抓实农业领域安全生产。推进拖拉机“一车一码”变型拖拉机清零和渔船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今年以来没有农业事故和伤亡事故发生。四是抓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抓好春防免疫。确保我县无重大疫情发生。五是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持续抓好红火蚁的防控工作,红火蚁得到有效控制。六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受6月“龙舟水”强降雨天气和“暹芭”台风天气的影响,阳山农业受灾严重,我局迅速组建了防灾减灾工作组,制定农业防灾减灾各项应急措施,及时储备等应急物资,下沉到一线开展防汛防灾减灾指导工作,及时补种改种,落实管护措施和管护责任,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灾情损失;加强受灾地区消毒,指导养殖户做好消毒和畜禽无害化处理;同时联合县气象局做好“三夏”农业气象预报工作,为保障农户适时采收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七是依法依规做好行政审批工作。

       二、工作亮点

    (一)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成效显著

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建成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1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分中心2个,发展托管员133名,培育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能力的服务组织8家。全县有11 个服务组织参与开展春耕备耕服务工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3.5万亩。阳山经验得到推广和肯定,4月29日,我县参加全省的农业生产托管争先赛,在全省20个县(市区)中排名第8名,获得了优胜奖。5月19日,全省首单“政策性+商业性”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签单仪式在清远市阳山县举行。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清远中心支公司为广东品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阳山全程托管的573.7亩水稻提供86.05万元风险保障。7月15日阳山县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成为广东入选3个案例之一。

    (二)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大崀镇“湖光山色▪诗画田园”美丽乡村风貌带全力推进连片连线美丽乡村创建,以精品旅游线路、镇街整治为重点,在特色村以上档次的美丽乡村开展农房改造、风貌提升工作。完成农房微改造的民居2854栋。二是岭背-秤架乡“天南峡谷•康养吾乡”美丽乡村风貌带累计长度27公里,涉及89个自然村,完成农房微改造的民居6320栋。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种养和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较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经营主体对品牌创建和保护的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足,品牌溢价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薄弱。近年来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从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还较为落后,农业技术装备薄弱,如在农田水利方面条件还比较差,设施老化陈旧,配套设施不全。

      四、2023年工作计划

    (一)抓牢抓实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一是牢固树立粮食安全稳定意识,及时指导农户抓好田间管理,落实好各项技术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分析研判病虫发生趋势,加强病虫防治技术指导,防止重大病虫害暴发蔓延;二是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推进禽畜渔业发展,做好动物重大疫病春防工作,尤其是非洲猪瘟等疫情防控;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促进我县畜牧渔业产品提高档次,增加效益。三是持续做好抓好农业防灾减灾,预防不利天气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促进粮食稳产增收,确保粮食安全任务落实。四是要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抓实抓好,用好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和带动经营主体开展规模种粮,不断扩大种粮面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同时,要建设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夯实粮食产能基础,确保粮食增产增收、群众受惠受益。五是完善现代农业基础建设,抓好高标农田建设,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推进农业品牌创建。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财政奖补政策,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推动好清远市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和阳山蔬菜、淮山、丝苗米等产业发展,抓牢“米袋子”“菜蓝子”“果盘子”。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在“改品种优品质、改业态促融合”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三)抓好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持续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完成省下达阳山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目标任务,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协办托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持续良好发展。大力培育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规模效益。

 (四)继续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一是继续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开展定期排查机制,指导各乡镇定期开展入户走访、跟踪监测,优化自下而上排查和申报机制,及早发现需要救助帮扶的困难群众,缩短认定时间,按照风险类别和规定程序及时纳入监测,做到应纳尽纳。督促指导各乡镇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和台账档案,定期采集脱贫人口收入信息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扎实做好相关材料分类整理和归档。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型和发展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协调各部门采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以及政策兜底等方式,持续加大对监测对象的跟踪帮扶力度。二是加强规范帮扶资金使用。加强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使用指导,加大对镇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短板弱项支持力度。强化各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监管,加快推动资金投入使用进程,做好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三是持续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完善帮扶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培训,强化乡村振兴干部和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知识储备,强力打造一批知识储备足、发展能力强、责任意识正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五)集中资源,打造具有阳山特色的乡村风貌示范带。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农村“四小园”小生态板块创建等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为基础,加快岭背线、大崀线和七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进一步打造具有阳山特色的乡村风貌示范带。

      三、建议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的涉及本乡镇、本部门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

    (一)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统筹省级涉农资金,积极申报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集中资源,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乡村风貌带)。完善大崀镇“湖光山色▪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岭背镇“天南峡谷•康养吾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每个风貌带打造1个以上产业体验节点,打造2家以上精品民宿和开办两家以上农家乐。申报并启动阳山县(七拱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

    (二)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样板区项目。继续完善提升第一批(阳城镇)乡村振兴样板区,申报并开展第二批(七拱镇)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


                                                                                                                                                  阳山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30日


关闭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