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标,定计策,全力推进阳山水利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省、市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我县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全面梳理我县水利建设和管理现状,结合“十四五”水利规划,制订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和保障落实办法措施。具体列述如下:
加快推进年度水利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计划完成水利投资计划
18个项目使用资金总额7022万元,其中中央水利发展资金280万元,省级涉农统筹整合资金6629万元,县级统筹整合资金113万元。
(一)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
城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溢洪道工程已完成,大坝灌浆、泄洪隧洞进水塔正在施工中,形象进度70%,计划2021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
牛路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坝灌浆、溢洪道工程、管理房、启闭机房已完成。输水涵管顶管收尾,凌体修复、坝顶、上坝公路等正在施工中,形象进度85%,计划2021年10月30日完工。
跃进水库、下榨水库、鹿牯水库、芹菜塘水库等4宗新增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专家审查,计划2021年10月30日前完成初步设计审批,11月开展招标,12月开工。
2021年度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15宗小型水库,项目总投资313万元,坝容坝貌、管理房已完成;监测设施、标识标牌正在安装中;档案资料正在收集;计划11月15日前完成自查考核,12月15日前完成省市级考核。
2021年度小型水库安全鉴定:25宗小型水库,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已完成现场检测、地质勘察等工作,正在出版评价报告,计划10月30日前完成安全评价专家审查,11月10日前完成安全鉴定审定意见。
2021年度小型水库日常巡查、维修养护项目(物业化管理):46宗小型水库,项目总投资322万元,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并征求各相关单位通过,各乡镇正在采购物业化管理单位,计划10月30日完成采购工作,11月开始实施。
(二)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县政府制订《阳山县落实2021年省民生实事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实施方案》,加快推进78个自然村、受益人口25402人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改造,计划投资2503万元。目前建成43宗,受益人口10533人(41.5%),完成投资1436万元(57.4%)。全部工程计划在今年11月份完工。
(三)凤山、牛鼻岩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成功申请国债项目并将在11月份开始动工建设,年度计划投资1600万元,工程总投资1.1亿元,计划至2023年底完工。
(四)黎埠镇扶村河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总投资950万元。5月份完成河道“清四乱”工作,经验收确认工程具备开工条件。根据市水利局意见,对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和优化,计划在11月中旬开展施工招标,12月动工建设。
(五)2021年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计划总投资446万元,目前完成投资288万元。
(六)万里碧道3个项目,年度投资560万元。
二、制订水利高质量发展近中期实施计划,为全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硬件软件建设,不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一是建立完整的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形成制度保障。落实水库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制度和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制度,保证防汛信息的收集、报送、传达形成完整的链条;完善预案编制,编制完成的各类预案有《阳山县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县管重点水库防汛应急预案、各乡镇小型水库防汛应急预案、在建水利工程防汛应急预案等;对水库运行调度责任人、水情通报机制、值班巡查制度、抢险物资储备和抢险人员进行督促落实;对山洪灾害监测预系统和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组织各乡镇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人员信息进行了核对录入,落实镇村两级山洪防御责任人、预警信息员。
二是加快推进防汛抗旱和排涝能力建设,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对全县46宗小型水库、152宗塘坝、山洪多发区域中小河流、县城和重点乡镇内涝点,全面排查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列出治理清单,分为一般性问题、重大工程问题,要求一步到位全面解决一般性问题,重大工程问题作出推进计划表,按照工程优先等级逐步实施。
(二)积极探索河长制建设的多种实现途径,强化河湖健康工程建设
设立8条河流的县级河长和河湖警长,落实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强化各级河湖长及河湖管理有关部门履职尽责。推动设立巡河员、护河员公益岗位,完善河湖巡查管护体系。 严格河湖长制考核和工作述职,建立河湖长制监督检查与责任追 究制度。充分发挥各级河长办统筹协调作用,形成河湖管理保护合力,提升“流域+区域”协同治理水平。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强化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保护与修复,加强主要江河水源涵养。建立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制度,实施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加强河湖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价。持续强化水污染防治,系统推进城乡黑臭水体、农村小微水体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加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化改造。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坚决打击蚂蚁搬家式偷采河砂、非法捕鱼电鱼等行为。
加快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按照上级部署全面开展“一站一策”、退出试点、自然保护区电站退出等工作。
(三)充分挖掘河道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
探索水生态修复、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万里碧道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综合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万里碧道、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等建设成果,提升沿线土地、三旧改造的价值, 带动休闲观光、文化旅游、健康康养等绿色产业发展。以七拱隔坑一河两岸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南岭国家公园清远片区(阳山)入口社区提升工程为模板,开展综合性的河道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在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高效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建设宜业宜居美丽乡村
落实县域统管责任,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健全水费收缴和工程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和规模化发展、 标准化建设、专业化运作、一体化管理、智慧化服务的“三同五化”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实行前期给予合理补贴、后期实行市场化管理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管理。到202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90%以上,供水规模化覆盖人口比例 达 85%以上。县政府批准建立135个分散式水源保护地。加快推进灌区配套改造、县城备用水源等项目建设。
全面开展县城五大河涌污水和乡镇重要入河口的排查治理,提升连江水质
县城五大河涌治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抓紧编制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在十四五期间完成雨污分流骨干工程、污水厂新建和扩建工程,消灭黑臭水体。各主要河流的入河口水质监测断面水质监测实现达标。
(六)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重点实施聘请第三方进行河湖管护、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利工程物业化管护等项目,针对水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主要制约因素,从河湖管理、节水行动、水权水价改革、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投融资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改变我县河湖、水利工程管养难的问题,推动管护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效能。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汇聚治水力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进我县水利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定期研究水利高质量发展工作。县、镇河长制办要牵头抓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动工作落地落实。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系统谋划,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统筹财政预算资金和地方债券资金,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及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合理划政府与市场在水利建设中的事权与职能,明确各类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按照分级负担、分类筹措的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入保障机制。大力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财政贴息、投资补助、水价改革、水资源开发许可等多种方式,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水利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核实并更正各类不实用地性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对重大水利工程在用地、用林等要素资源优先配置、强化保障。积极争取通过国家及省重点项目、省级试点等项目,争取新增建设用地。完善政策配套,加强配合支持,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四)汇聚治水力量。坚持“开门治水”,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搭建市场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平台,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加强水情教育和节水宣传,广泛开展节水护水、巡河护河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社会各级关注、支持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阳山县水利局
2021年10月18日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