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认真执行落实省、市政数部门的具体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努力提高我县政务服务工作公众满意度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和“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政务服务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亮点
今年以来,阳山政数局立足我县实际,积极打造减负便民工作“新品牌”,在政务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全面推进“粤政易”平台推广使用。通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做好有关人员信息收集工作,8月31日切换为全市统一的清远市“粤政易”协同办公平台,率先在全市完成“粤政易”激活率100%的目标。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县开通“粤政易”平台6496个人员账号,逐步努力实现无纸化办公目标。二是督促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加快政务网络升级改造。目前,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电子政务云平台(办公OA)网络改造基本完成,进一步加快我县推广实施广东“数字政府”一体化平台工作。三是研究制定《阳山县创建“企业投资之家”实施方案》,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四是积极落实推广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我县已正式对接省“好差评”系统,办事群众可扫描受理回执或发放证照回执的动态二维码对服务效率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评价。县政务服务中心、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以及村居党群服务站业务系统已全部接入“好差评”系统,实现业务数据、评价数据全部畅通,“好差评”主要指标情况排在全市前列。
二、工作落实情况
(一)抓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打造减负便民“先行棋”
1.推广运用“粤省事”,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在省、市的统一指挥部署下,我局迅速行动,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组织党员干部共34人次到县内辖区各高速服务点、出入口和省道交界点开展粤省事“入粤登记”宣传培训工作,期间共下发K字架24个,宣传资料单张500份,切实加强入粤车辆的登记备案工作。组织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党员干部积极推广使用粤省事小程序“粤康码”,及时做好体温及出行记录。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县共创建“粤康码”组织机构445个,健康记录上报259108人次;创建公共场所157个,场所检测人员207人,检测174517人次。
2.制定方案迅速行动,做好数据编目挂接工作。我县制定印发《阳山县政务数据治理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组织县直相关部门开展数据编目挂接网络培训工作。目前,全县各有关部门按照《广东省政务数据清单编制规范》要求,有序开展《部门数据资源目录清单》和《部门数据共享目录清单》填报工作;组织各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审核工作并于广东大数据中心开展数据编目挂接工作,已收集全县31个县直部门的资源数据表单(数据资源目录811条,数据共享目录708条)。
3.成立工作专班,抓好“互联网+监管”工作。我县高度重视做好“互联网+监管”工作,一方面成立工作专班,配强工作队伍,协调推进“互联网+监管”各项事项;另一方面督促指导县直各监管部门及时填录检查实施清单要素,实现检查实施清单完成率达到100%。目前,我县认领监管事项目录清单663项,完成检查实施清单780项,开通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执法人员用户账号621个,各类执法行为录入系统636项,实施清单完成率100%,事项质检通过率100%,事项覆盖率95.96%,按质按量完成了国家第三方评估。
4.创新改革动力,深入推进审批便民化工作。阳城镇作为本次工作试点镇,通过梳理优化52项不合理证明事项,开通60个电子公章,形成统一规范的基层证明开具方式;积极推行“一张表”报送工作机制,目前收集整合阳城镇15个部门165个表单数据,形成统一数据报送入口、统一报送机制,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整合、优化阳城镇7个部门27项办理事项,推动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实现审批便民化服务。
(二)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两集中、三到位”的工作,做好进驻单位人员日常管理;二是设立政务服务办事专窗。设立“开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政策兑现、一件事主题服务”专窗,方便企业、群众办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建立容缺受理制度,我县共梳理出204个容缺事项,可容缺281个材料,各窗口部门根据容缺制度,已实现容缺受理。四是强化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咨询导办功能,增设导办岗位,将业务熟悉的服务人员安排到导办岗位;五是完善服务大厅相关配套服务,设置完善自助办理服务区,引入EMS快递服务窗口等企业办事社会服务项目;六是推行政务服务“首席代表制”。进驻窗口单位通过授予相应权限的首席代表,办理授权范围内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进一步提高窗口办事能力和效率的工作制度。七是建设完善政务服务网,实现“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全程服务”的一体化政务服务。
(三)线上运行,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
推行线上交易,强化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管理,努力实现公平、公正、公开交易。2020年1-12月,县镇两级累计进场交易项目共584宗,交易金额共9.27亿元,为财政增收节支共1381万元。网上中介超市累计发布各类中介服务项目采购公告371个,成功选取339个。
(四)强化管理,做好电子政务建设和网络运维工作
配合完成县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工作,加强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协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做好信息公开目录内容保障服务,定期对政务网络和政府网站进行检查监测,强化对县政府门户网、电子政务OA系统等网络平台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技术支撑服务。
(五)提高“热线”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诉求
我局切实加强政府服务热线管理工作,及时将市下派的12345工单转派相关部门,并通过采取强化效能监察,落实“两代表一委员”对问题工单的评判制度,强化部门联动等措施使群众诉求得到妥善解决。2020年1-11月,我县热线办共受理并办结市下派工单8721件,工单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655件。其中咨询类70件,建议类13件,表扬类55件,投诉类8446件,举报类137件。在各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工单按时回复率为100%,工单群众满意率为94.34%。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虽然我局2020年各方面工作进展良好,取得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电子印章等覆盖面低。电子印章、电子证照作为基层减负便民工作的核心,对工作成果影响较为显著。申请电子印章需履行从县级到省级的逐层规范申报手续,耗时长,阳城镇作为试点乡镇先行使用,其余乡镇和部门已上交申请材料,需等待省、市的电子印章审批派发。
(二)业务系统间数据“壁垒”依然存在。县公安、社保、计生、税务等专线垂直业务系统与阳山县“一门式一网式”综合受理和协同调度平台尚未成功对接,电子证照的推广工作也需省级打通各级各行业的数据“壁垒”,业务数据共享难度大。
(三)数据编目挂接工作推进缓慢。数据编目挂接、数据普查工作量大,涉及国垂、省垂、市垂系统,无详细业务数据参考,县级层面开展难度大,建议市牵头组织县区开展业务培训。
(四)部分单位热线工作不够扎实。个别承办单位对热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马虎应付诉求人现象,导致不满意工单出现。对于职能交叉、监管职责模糊的工单,部分承办单位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况,给我县热线工作带来被动,影响办结效率和办理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推动我县政务服务工作建设成果发展壮大,努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我局将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创新工作意识。加强对政策法规和业务工作等方面的理解,创新工作意识,改变单一方式,增强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推动政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利用各政务大厅、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通过宣传海报、显示屏等方式,继续做好“粤康码”、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推广,加强指导培训,减轻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负担,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三)抓好基层审批便民化试点工作。依托“粤政易”协同办公平台,推广实施办公OA系统,大力推进我县基层政府内部“无纸化”办公。按照上级部署,继续推进落实基层报表“一张表”报送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镇村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简化事项办事指南,不断提升和规范基层证明开具工作,着力为群众提供便民化服务。
(四)推进电子证照免证办工作。全面梳理事项系统,对于含有电子证照的事项,在审批系统上与省事项系统做好对接,实现企业与群众办事免证办理。
阳山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021年1月13日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