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要闻
人民日报客户端关注阳山如何落实“百千万工程”
时间: 2023-05-12 09:25    来源:阳山发布   点击: - 【字体:

 

  原标题:“三步走”!广东阳山这样落实“百千万工程”

  日前,广东清远市阳山县印发实施《阳山县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方案》。此前,中共阳山县委已印发《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

9.jpg

  阳山专门成立实施“百千万工程”县指挥部,由县委书记邓菲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县长罗振宇任第一副总指挥。同时,成立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以及9个工作专班,建立定点联系机制、完善帮扶协作机制、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落实十五项主要任务,制订“三步走”目标

  2023年,阳山重点抓实十五项主要任务落地,包括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功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美生态县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城乡 综合改革、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帮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动员社会力量、加强考核激励等。同时,大力支持有条件的镇村争创国家、省、市经济强县、强镇、乡村振兴示范村,按“先遣队”和“预备队”制定梯度培养计划,给予重点支持。

10.jpg

  阳山提出,以县、13个乡镇、167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为主体,按照“三步走”目标,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第一步:到202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第二步:到2027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农业强镇、生态文化强镇,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阳山实践取得重大进展。第三步:展望2035年,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与全省、全市城乡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阳山提出,要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增强县域差异化优势。立足省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发挥阳山丰富的农业、林业、水力、风能、太阳能、矿产、旅游等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统筹好发展和保护,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以大格局大视野谋划发展、打造产业、布局项目,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11.jpg

  二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统筹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主动对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工作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壮大,加快阳山县产业园省级园申报工作和建设工作,以创建省级产业园为主要载体,积极引导产业项目入园,推动园区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强化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依托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加强连江沿线的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利用韩愈文化、红色文化,古建筑、古村落资源,发展文体农林康旅等“旅游+”新业态。

  三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聚焦县城高水平扩容提质,有序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推动城产产城融合,大力发展县城商贸流通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县域消费集聚区,提高县城就业容量和就业质量。

  与此同时,阳山将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

  加快构建阳山“一核四区”新型城乡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以阳城镇为主的县域发展核心,以青莲镇、江英镇为主的东部生态农业优化区,以七拱镇、杜步镇、太平镇、杨梅镇为主的南部生态工业集聚区,以黎埠镇、小江镇、大崀镇为主的西部生态绿色能源区,以岭背镇、黄坌镇、秤架瑶族乡为主的北部生态旅游康养区。

  增强乡镇综合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商业街区,打造产业兴旺的商业圈。谋划建设新型供销智慧农贸中心,打造货畅其流的物流圈。推动镇村生活一体融合、各有精彩。

12.jpg

  建设高品质美丽圩镇,高质量推进现代化强镇建设。开展小城镇品质提升行动和圩镇绿色提升行动。推动城区镇阳城镇、中心镇七拱镇和黎埠镇加快发展,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和县域发展的支撑力。发挥七拱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农业强镇。鼓励各乡镇与珠三角地区加强联动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跨区域合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建设生态文化强镇。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阳山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提高食物有效供给。深入实施农业“3个三工程”,重点抓好阳山鸡、阳山西洋菜、阳山淮山、阳山丝苗米、阳山玉米等“五大十亿”农业产业。巩固提升蔬菜和丝苗米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抓好农业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实施乡村小微企业帮扶发展项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主抓手,点线面结合打造示范样板,加快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实施“1+N”通村入户便民利民提升工程,以塑造阳山特色乡村风貌为引领,建设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宗旨,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多方面需求。

13.jpg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乡村治理。深入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动“强镇带村、强村带组”。聚焦“人”这一关键因素,建强农村“头雁”队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党员和各类优秀人才作用。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

  同时,加大城乡区域统筹力度,促进发展空间集约利用、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覆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规划建设一体化。坚持规划一张图,优化县镇村生产力布局。加强空间开发保护底线管控,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一体谋划县镇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健全城乡一体的规划实施制度,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和生产要素,增强城市发展弹性。

  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积极配合做好广清永高铁前期工作及阳山站场选址规划工作。加快辖区内国省道和一批县乡道公路升级改造,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快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推进县域供水一体化,推动供电供气一体化,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有序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防洪排涝、防灾减灾、应急避难等设施建设。将城市管护资源逐步向农村延伸。

14.jpg

  推进要素配置一体化。实施乡村振兴人才集聚工程,大力实施大学生“雁归计划”,支持引导各类人才下乡就业创业。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好用好人才驿站,推动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服务队等人才下乡服务。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调控管理。健全城乡利益共享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以积极配合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建设绿美阳山。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倡导绿色消费。加强城镇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进一步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新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提升县域整体办学质量。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展乡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全面实施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现全县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推进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编辑:林伟杰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人民日报客户端关注阳山如何落实“百千万工程”
时间:2023-05-12 09:25
来源:阳山发布
关闭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