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风吹稻浪起。时下,阳山骄阳似火,部分乡镇已经完成了早稻收割,剩余部分乡镇的一些稻田里,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金黄的稻穗仿佛披上了一条金绸缎,在艳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当地农民正顶着烈日忙着抢收早稻。再过不久,晚稻种植也即将开启。
杜步镇群众忙着抢收早稻。唐志光摄
据了解,今年阳山全县早稻种植面积97593亩,种植品种主要有美香粘、泰丰优408、野香优9号、广8优金丝、野香优莉丝、野香优明月丝苗。全县晚造计划播种面积109086亩,主要品种有美巴香占、恒丰优金丝苗、美香粘、19香。
稻田飘香 各乡镇忙着抢收早稻
近段时间,阳山各乡镇的稻田里,收割机、拖拉机等奋战田间地头,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收割机轰鸣的声音,成片的稻子应声而下,田野上到处飘荡着稻子的清香,田岸上,运粮小斗车满载稻谷蓄势待发,随时准备把收割的粮食运往回家,农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毛叔是阳城镇湟池村村民。他介绍,今年他种植了5亩左右的早稻,预计亩产有800多斤,过两天要抢种晚稻。“现在政府有种田补贴,我们对种田越来越有信心了,明年想扩大种植面积。”
“现在的政策好,经常有专业人员来指导。现在浸泡了晚稻的种子,准备晚稻播种了。”村民黄伯说。
据介绍,阳山县积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种粮一次性补贴等种粮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种粮一次性补贴资金429.47万元(今年下达第一批376.4万元,去年余额53万元)。目前,每亩12.9元的种粮一次性补贴(第一批)已完成发放,每亩86元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正在发放。
今年以来,阳山县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工作要求和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区域统筹、责任共担,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据了解,阳山积极建立全县粮食生产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发布县委书记、县长粮食生产工作督查令,并与各乡镇签订《阳山县2022年粮食生产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细化“责任田”,进一步压实粮食生产任务。
同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扎实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6月28日,已复耕4327亩。2018年至2021年期间,全县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4.91万亩。
抓好服务探索 获选为全国典型案例之一
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指导资料、开展科技下乡……每年的春耕备耕时节,阳山县农业农村局都会通过多种手段,不断提升农户早稻种植管理水平,抓好技术指导和农机服务,推进农机农技融合发展。
今年,全县春耕备耕投入拖拉机、插秧机等各种农机具7000多台,投入农机总动力约4.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4月份,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启动。经过各地推荐、择优遴选和专家评审,广东省阳山县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和广东省现代农业服务业联盟、广东省智慧三农(阳春市)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一起,成为从全国各省市报送的250多个案例中择优评选出的来自广东的3个典型案例。
据了解,阳山县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通过创新托管运营服务机制,建立了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该中心积极发挥平台的资源集聚整合作用,培育孵化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创新组织机制、创建示范基地、完善标准规范,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大大提高了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促进了撂荒地复耕种粮,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建设区域性综合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的有益探索。
阳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股室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县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工作,以七拱镇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整镇推进示范试点镇,七拱镇隔坑村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整村推进示范试点村,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全县上造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约3.5万亩。”
早稻不仅是重要口粮品种,还关系到下一季晚稻生产。早稻收割进入大忙之时,全县晚稻插秧也即将展开。一年中热火朝天的“双抢”生产大忙季节已经到来,田间地头里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县晚造计划播种面积109086亩,主要品种有美巴香占、恒丰优金丝苗、美香粘、19香。
“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我们结合阳山实际,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制定了全县晚造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并下发任务到各乡镇,督促各乡镇切实落实好任务。”
下一步,阳山将继续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抓好管理,强化粮食安全生产,根据农时季节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及时发布病虫预报预警和病虫信息,统筹安排精干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做好技术指导,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统防统治水平。同时,坚持党政同责,压紧压实晚造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完成全年粮食生产指标任务。
记者:段灿
通讯员:邓晓慧 唐君兴
编辑:林伟杰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