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位于清远中部,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今年8月,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了2020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阳山排名位列粤北片区县级第一,这是阳山继获得省2019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排名位列粤北片区县(市、区)第一,再次蝉联粤北片区第一名。
阳山县城全貌。资料图
五年来,阳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能源发展效益不断提升,生态农业发展不断壮大,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县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难能可贵的是,在长期的探索中,阳山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而这一关键要素,不仅印证了过去五年阳山发展的成效,也成为阳山县委谋划未来阳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生态促发展
擦亮绿色底色 打造生态发展新标杆
在获得2020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的佳绩后,阳山又传来好消息!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2020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的通报》,阳山的综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二,其中公布的一些指标中,阳山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99.18%,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阳山杜步镇东山村大片红树林成为观光点。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易贵将 摄
而在过去五年,阳山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生态名片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达73.11%,生态公益林面积全省最大、全国第三。绿色生态已是阳山发展的最大优势,如何借势乘风而上,阳山在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明确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为不断擦亮绿色生态的底色,阳山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并提出“一核四区”新型城乡产业发展格局,以阳城镇为县域发展核心,打造东部生态农业优化区,南部生态工业集聚区,西部生态绿色能源区,北部生态旅游康养区的生态产业格局。
生态农业方面,阳山不断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以蔬菜种植为例,阳山种植越夏反季节蔬菜更有30多年历史,该产业也成为阳山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2019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批准阳山县创建优质蔬菜(越夏)产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阳山县蔬菜产业园覆盖青莲、小江、江英、阳城等4个镇,国土面积107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12万亩。产业园以优质(越夏)蔬菜为主导产业,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40.8%。
截至目前,阳山已累计建成9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4个供穗农产品基地,成功创建蔬菜和丝苗米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此外,阳山淮山、西洋菜、阳山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阳山也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并完成了七拱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阳城镇鱼水村,村民用插秧机赶插秧苗。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邹德光 摄
同时,阳山绿色能源发展效益不断提升,是全省第一个整县实施光伏扶贫的县,已投产的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已开发水力资源35万千瓦,建成清远首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全县已投产和在建绿色能源项目的总装机容量达140万千瓦。生态产业化,让绿色能源产业成为阳山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阳山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制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并持续抓好落实,积极配合推进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南岭国家公园清远(阳山)入口社区一期工程年底前建成。
全面落实“河长制”,抓好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整改任务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境内主要江河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过去五年,阳山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口碑,着力塑造旅游优质品牌,大力发展农业旅游观光、汽车越野竞逐、全民徒步健行、旅游招商推介等活动,吸引了八方旅客热情参与,实现全县生态旅游产业健康蓬勃发展。
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认定阳山县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贤令山的北山寺被雨后的浓雾笼罩,犹如天宫。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唐志光 摄
阳山的“旅游名片”还包括,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广东特色名村”系列评选活动中,阳山“天南峡谷·康养吾乡”精品线路成功入选为“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同时,贤令历史文化游径入选省历史文化游径,秤架瑶族乡入选“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其中,“天南峡谷·康养吾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是阳山倾力打造的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精品线路,其以点带面,打造具有岭南特色乡村风貌立体画卷,连线成片地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名单进行公示,秤架瑶族乡成功上榜,为全市唯一入选的一个乡镇。
生态宜人居
夯基础提质效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阳山坚持生态立县,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成效不断显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生活好不好,村民最知道。
在阳山七拱镇隔坑村,处处可见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成效:主题宣传墙、草坪、花坛、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这里规划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建主题公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阳山县人民政府广场和阳山大道两边的木棉花盛开。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唐志光 摄
这几年,隔坑村不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文化大舞台、休闲广场、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现在村里比以前好看多了,吃了晚饭还能跟邻居一起到村里的文明实践广场散散步,挺好的!”隔坑村田寮村小组的村民笑着说。
走进阳山大崀镇松林村,月亮湾、群力桥、水车景观、松林园……一步一景,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生态人居山水画卷。
“做梦也想不到,现在的农村生活会这么好!”提及如今的生活,松林村村民黄伯感言,“农村人居环境变美了,很多城里人来看了都羡慕呢!”如今的松林村,村庄污水处理、文化公园等基础设施齐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道路两旁,小山竹、满天星等植物相互点缀。
松林村的变化正是阳山美丽蝶变的一处,截至目前,阳山2077条自然村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市级美丽乡村1572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7条,建成生态村8条。完成农房风貌管控提升4500多户,建成“四小园”17800多处。在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中位列粤北片区第一名。
阳城镇五爱村,白石脚自然村新貌。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许明辉 摄
2020年乡村振兴清远大擂台总决赛中,大崀镇松林村获得金奖(总分第一名),杨梅镇何皮村获得铜奖。
乡村换“新装”的同时,阳山也摘掉了“穷帽子”。至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8840户18455人全部脱贫,55条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全县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94元。
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市、县三级13个工作队全部进驻,有序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乡村脱贫攻坚成果与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城镇的扩容提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每到傍晚,县城江滨公园附近的居民会来到公园散步,市民林女士表示:“以前连江南岸杂草丛生,很荒凉,后来建了公园后,风景漂亮了许多,非常适合市民休闲娱乐。”
为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生态环境,阳山把连江一河两岸秀丽的山水风光、韩愈文化公园、贤令山和文塔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等融为一体,提升城市品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和阳山经济协调发展。
五年来,阳山完成县城扩容提质项目81个。全线拉通江滨路并完成江滨公园建设,完成工业大道南改造、北门路示范街提升、星月西路与思贤路连接线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完成47条县城内街小巷改造,建成一批主次干道交通路口信号灯、港湾式公交站、候车亭等安全设施。建成贤令湖公园和6个社区公园。
县城进行微改造提质升级。全县完成镇街整治提升项目74个,改造乡镇农贸市场、圩镇过境公路,新增停车场,镇街面貌实现质的提升。建成14座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36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站点。基本建成12个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改项目。
生态惠民生
保民生促发展 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生态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还来自于社会民生政策的施行。
阳山县青莲镇塘寮村,小孩子在家长陪同下戏水。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梁翠群 摄
政策好不好,生活美不美,群众说了算。今年以来,阳山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深化综治网格向综合网格转化,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全县13个乡镇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逐步建立健全“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谈起村庄治理变化带来生活上的改变,阳山县黎埠镇大龙村村民吴金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五年来,阳山坚持财政资金配置使用向民生领域倾斜,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善“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积极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把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五年来,全县财政民生总支出规模达107.92亿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38%。
教育方面,阳山黄埔学校、碧桂园幼儿园、县第三幼儿园、阳山城北小学先后建成办学,阳山花阳小学、二中新校区建设有序推进,全部建成后新增各类学位共9210个,实现13个乡镇小学生上学往返校车化,获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广东省社区教育试验区”。
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不断提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新建综合楼先后建成使用,县疾控中心、县慢病院、13个乡镇卫生院新建或改建项目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不断深化,实现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互联网+医疗”阳山模式得到人民日报点赞。
县韩愈文化公园、县图书馆、县文化艺术中心、县体育公园等先后建成使用、开放,县博物馆(韩愈纪念新馆)、县体育馆修缮及副馆建设工程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
阳山县县城的木棉花盛开,在木棉花的搭配下,文塔更显得有韵味。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唐志光 摄
使命呼唤担当,奋进正当其时。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阳山将继续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再出发,奋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样板、打造生态发展新标杆,为清远打造融湾崛起排头兵、城乡融合示范市、生态发展新标杆、“双区”魅力后花园,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名片
过去五年,丰硕成果
新创的“国字号”名片:
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
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新创的省级名片:
广东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
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广东省双拥模范县
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广东省维稳工作示范点
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
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文字整理:赖昔英 邓薇 林良田
图片整理:王可莹
责编:朱瑞飞
校对:王韵
编审:张莉娜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