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十大行动方案’,不断健全完善县委‘1+123’工作安排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合作区内外联通的关键节点作用,对接融入湾区大市场,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加快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步伐,奋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打造生态发展新标杆。”日前,阳山县委书记邓菲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阳山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
阳山县委书记邓菲。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征程,阳山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立足省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绿色经济、交通体系、民生事业大提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样板,打造生态发展新标杆,为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作出阳山新的更大贡献。
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南方日报、南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奋进方向,请问阳山县将如何深入学习领会?
邓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尤其是关于伟大梦想、伟大成就、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号召的有关重要论述,令我无比振奋。
近期以来,阳山通过抓好学习培训、做好宣传、强化督查考核等举措,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热潮。
我县分别于7月1日、2日召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全县干部大会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党委(党组)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有机融入到党史学习教育当中,充分运用好第一议题、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开展学习。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各类培训班课程,分系统分领域分层级组织好学习培训。
同时,统筹做好媒体宣传,充分运用“两微一端”、宣传栏、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全面宣传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我县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县委大督查工作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到落实第一议题中,进行闭环管理,通过督查考核,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南方日报、南方+:为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阳山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立足生态发展区一区定位,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二轮驱动,全力加快绿色经济、交通体系、民生事业三大提质。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邓菲:今年以来,阳山立足“一区”定位,加快绿色经济提质。绿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加快,生态旅游产业焕发新活力。
今年上半年,我们新引进投资10亿元开采及深加工400万吨复合粉项目,总投资12.39亿元的清远阳山中核能源有限公司3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动工建设,雷公岩、桔子塘、青石岩、旗山风电场全部机组已并网发电,阳山(七拱)工业园申报省级产业园区有序推进。
阳山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推进蔬菜和丝苗米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今年以来新增3个省级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1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累计建成9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4个供穗农产品基地,新增农业经营主体42家。
立足省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阳山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资料图
同时,大力推动广东第一峰、贤令山、广东峡天下、神峰关等旅游项目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统筹整合全域历史文化资源,以韩愈文化、红色文化、瑶族文化、客家文化为主题,以古驿道、古村落为载体,打造历史文化旅游项目,阳山贤令历史文化游径入选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结合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阳山“天南峡谷、康养吾乡”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阳山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曾亮超摄
此外,阳山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去年获得省2019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排名位列粤北片区县(市、区)第1、全省第6的基础上,今年2月,阳山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4月在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情况通报中获评优秀等次,位列粤北片区第一名。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基础上,全面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13个乡镇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已全部完成进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加强基层党建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全县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平安阳山建设不断深化、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不断深入,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南方日报、南方+:下一步,阳山县如何落实市委“十大行动方案”推动高质量发展?
邓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省委近日也召开了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当前,阳山正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十大行动方案”,以县委“1+123”工作安排为抓手,奋力推动阳山高质量发展。
阳山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工程,建设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准确把握生态发展区定位,把生态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积极配合推进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建设,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大力推进生态环保重点工作攻坚,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补齐我县生态环境工作短板。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产业文章,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加快推进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着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全力打造一批有强有力的“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有高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有一套完善的党员教育管理和乡村治理规范制度、有党建氛围浓郁的党建公园、有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的“五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全面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镇村同治同美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一核四区”新型城乡产业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施县城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形象、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农房和生态、文化、古村落等资源,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用足用好民族地区优惠政策,加快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绿色经济、交通体系和民生事业大提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一线实践:村民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收入倍增
2020年,清远公布了全市首批6个乡村振兴样板区。其中,阳山县阳城镇乡村振兴样板区名列其中。
阳城镇乡村振兴样板区为清远首批6个乡村振兴样板区之一。
为推动该样板区建设,在阳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阳城镇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样板区”为主题,围绕“配强、放权、搞活、做旺”要求,积极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各类要素优化配置,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乡风文明明显提升,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示范带动乡村振兴。
该样板区由阳城镇鱼水村、五爱村、水口村等3个行政村连点连线成片组成。走进鱼水村,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处处河道水清岸绿,一幢幢农房错落有致……扑面而来的是一幅美丽宜居、和谐共生的动人乡村新画卷。
“以前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看。近年来,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花大力气建设新农村,村里的变化才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村民陈叔指着村里的房屋说。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样板区的建设,对鱼水村的投入力度很大。短短几年,鱼水村无论是村容村貌、基础设施,还是村民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鱼水村党总支书记钱旦说,以前,村民们的收入低,村容村貌也差,现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日益红火,带动了农家乐和绿色产业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里也发生了大变化。
同样的变化在五爱村和水口村正在同步发生。目前,阳城镇乡村振兴样板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内生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也呈现出蓬勃活力,已初步形成了以荷花观光、古道徒步为核心,依托葡萄、枸杞、西洋菜、水果采摘等特色产业的“农业+旅游”为一体的样板区,村民经济收入也得到明显提升。
以鱼水村村委会石脚村为例,2020年,石脚村实现人均年收入18687元,相较于2015年帮扶工作队入驻之前人均年收入8411元,2020年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22.17%。
记者:段灿
通讯员:毛卫玲
编辑:林伟杰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