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要闻
尽锐出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 2020-04-22 09:05    来源:清远日报   点击: - 【字体:

 

四年投入扶贫资金逾4.5亿元 2019年贫困户退出率98.09%

尽锐出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专访阳山县委书记邓菲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记录我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见证清远大地上发生的伟大变迁,深入宣传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营造脱贫奔康的良好氛围,清远日报社将开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一把手访谈专题报道。

  4月17日起,由清远日报社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各县(市、区)调研采访,总结各县(市、区)探索建立脱贫致富长效机制的方式方法,总结新时代清远脱贫奔康经验。

  

  4月17日,阳山县委书记邓菲接受清远日报记者专访。

  阳山作为省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较重,2019年底,全县有省定贫困村55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70户18981人。近年来,该县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县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全县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93元,全部贫困户均达到脱贫标准,相对贫困村达到退出条件。

  “阳山将进一步健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建立扶贫项目和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机制,全面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日,阳山县委书记邓菲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阳山将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阳山县城全貌

  1、脱贫攻坚 四年投入扶贫资金4.5亿元

  阳山有省定贫困村55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70户18981人(含分散贫困户4681户840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3372户11217人,无劳动力贫困户5698户7764人。

  据扶贫云系统统计,全县2016年至2019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过4.5亿元,在全市八个县(市、区)中位列第三,2019年全县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93元。

  邓菲介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阳山县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县委副书记为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建立了扶贫工作层级责任制和联动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各环节的责任。全县各项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同时,阳山抓资产收益扶贫促增收、抓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促增收、抓就业扶贫促增收,多措并举,扶贫增收工程促脱贫。

  

  阳山县秤架一级水电站。

  

  江英镇大风坳水电站。

  大力推动水电和光伏扶贫。阳山县统筹扶贫专项资金,通过金融杠杆放大,由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投资小水电技改项目,每年享有8%的固定收益(分红);同时,在黄埔区及其他帮扶单位支持下,建成20个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4.45万千瓦,年售电收入4300多万元。通过上述两项资产收益扶贫,全县有劳动力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约3800元。

  2016年以来,阳山推进以阳山鸡、沙田柚、优质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类扶贫项目287个,通过入股分红、代耕代种、合作经营保底包销等产业扶贫模式,全县2198户在家有劳动力贫困户均参与1个以上的特色种养项目。同时,建立“扶贫车间”19个;共扶持贫困户输出就业4481人。

  

  阳山县杜步镇元江村。

  截至2019年12月,阳山县全部贫困户均达到脱贫标准,98.09%的贫困户有序退出。目前,阳山县正在推进第二批退出工作,预计在4月底,全部贫困户贫困村均100%退出。

  2、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邓菲介绍,近年来,阳山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强镇改革、镇街整治提升、7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美丽田园建设等创新举措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农村土地整治整合、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等9项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农村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激活。

  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阳山大崀镇,大崀镇松林村、杨梅镇何皮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探索总结的“包山头、守路口、盯重点、签责任、打早小”森林防灭火经验推广至全省学习借鉴。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市年度考核中位列前茅,农村先进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阳山县七拱镇塘边村,村民在给水稻施肥。

  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该县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教育资源水平和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9年,基本完成188.1公里新农村公路硬底化,实现全县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累计开通68条校园专线,实现全县乡镇小学生往返校车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完成标准化建设。

  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阳山大力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完成一批亮化工程、节点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全面推进强镇改革,镇街整治初见成效。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成功创建“整洁村”以上美丽乡村1070条。7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加快推进,特色小镇蓬勃发展。

  在农业产业方面,阳山获得了“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等称号,江英旭峰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

  3、产业发展 探索多种方式促增收

  邓菲介绍,在大力推进光伏和小水电站扶贫外,阳山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在促进贫困户发展增收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带动产业扶贫。阳山县于2019年3月成功创建阳山县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组织了一批诚信度高、管理运营较好、参与园区建设意愿较强的农业经营主体为建设实施主体,产业园坚持联农带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供种、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与农户劳动力、土地、附属设施等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提高组织化程度。目前,已带动农户约1730户(贫困户86户)实现增收致富。

  以消费扶贫为桥梁,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一是开通黄埔-阳山号“扶贫消费直通车”,建立花都区和阳山县消费扶贫基地,解决阳山农产品滞销问题。目前,扶贫消费直通车已累计销售阳山农副产品总营业额4100多万元。二是携手花都区供销农联,推动阳山优质农副产品走进花都学校、机关、企业饭堂,扶贫产品销售300余万元。

  扶贫重扶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阳山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支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户、贫困户子女就读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拾贫困户的发展信心。同时,探索“医疗扶贫+互联网”,贫困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开通网络医院,在全省率先为55个省级贫困村的卫生站配备AI智能医生,实现“桌面对桌面”远程会诊,让贫困人口享受均等医疗服务。

  4、脱贫经验 树立“金牌领路人”产业带动是基础

  近年来,阳山持续抓好“金牌领路人”“头雁”工程等工作,选优配强农村领路人,巩固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

  党建引领是关键。阳山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堡垒和党员示范作用,在开展脱贫工作过程中,注意突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路人的带头作用,建立完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脱贫模式,让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脱贫工作紧密相连;第一书记、村支书等干在一线,走在前列,通过先进模范典型,鼓励带动村民投身脱贫攻坚。

  产业带动是基础。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兴旺,做好脱贫攻坚,发展适宜的特色产业尤其重要。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阳山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水果、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和光伏、水电等绿色能源产业,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光伏+贫困户”等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提高群众意识是根本。扶贫先扶志,要做好脱贫工作,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等意识。一是当好群众贴心人。广大党员干部经常进村入户,通过村民理事会、村民议事会、谈心谈话等方式贴近群众,准确把握其思想动态,把志气、信心送到群众心坎上,帮助其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二是紧抓教育扶贫和技能培训。积极落实教育扶贫相关政策,通过开展作物种植技术培训、挖掘机培训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脱贫底气。三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改进宣传。通过“两微一端”“大喇叭”等大力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群众对照标杆、学习标杆,营造齐心协力脱贫攻坚的良好舆论氛围。

  对话

  尽锐出战高质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

  《清远日报》:当前疫情影响,阳山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还面临着哪些“硬骨头”,阳山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哪些措施,实现按期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邓菲: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对阳山一季度经济增长带来较为明显的冲击,如工业生产降幅较大,旅游业、餐饮业等消费市场受影响较严重,房地产市场呈下降趋势等。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如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大部分仍赋闲在家,收入有所减少;农产品滞销,间接影响贫困户收入等等。

  下一步,阳山将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尽锐出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是全面排查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三落实”,以及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三精准”情况。严格核实贫困户“八有”指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确保今年6月底前,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防止返贫等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持续深化发展光伏发电、蔬菜产业、蚕桑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推广“园区+扶贫”“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产业脱贫模式,探索更多适合阳山的好路子、好方法。

  三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统筹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建成7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构建美丽宜居的精美乡村。

  建立健全扶贫长效机制

  《清远日报》:目前,阳山县委、县政府建立了哪些长效机制,全面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出现“因病返贫”等情况?

  邓菲:健全产业扶贫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健全阳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奖补政策和“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的带贫益贫机制,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地区建设产业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拓展聘请务工、合作发展、分包经营等参与方式,不断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坚持推广扶贫小额贷款,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稳步扩大发展规模。

  健全就业扶贫长效机制。加强与黄埔区合作,继续开展挖掘机操作员等技能培训、精准扶贫招聘会,逐步建立跨区域劳务合作关系和联动协作机制,促进全县贫困劳动力输出就业。积极建设扶贫车间,在新农村建设、乡村保洁等方面优先安排贫困户务工,支持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农村低保、五保政策与贫困户相衔接,织密筑牢民生保障网,保障无劳动力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积极落实贫困人口综合保险扶贫,构建贫困人口“衣食住行教”全面保障长效机制。鼓励各级帮扶单位加大对扶贫项目、扶贫资产收益统筹力度,逐步探索建立用于支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民生事业发展基金,防止农户因学、因病致贫返贫。

  建立扶贫项目和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项目管理制度,加强监管,促使扶贫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扶贫资产登记管理,明确产权归属和管理责任,避免出现扶贫资产流失、故意损坏等问题。制定完善扶贫项目和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方案,明确扶贫收益优先用于扶贫开发和民生事业。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 林良田 钟履双 特约记者 卢志满 毛卫玲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尽锐出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2020-04-22 09:05
来源:清远日报
关闭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