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光多谋善断,英勇善战,曾经带领7名战士抵御四五百敌人的追击,掩护大部队撤离,并成功安全归队,而且他对纪律很严格……”“朱永仪,被战士们亲昵地称为‘朱女’,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表现出对革命无比的忠诚!”……
5月10日,在阳山县纪检监察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会上,受邀作宣讲报告的党史学习教育县委宣讲团成员、县史志办主任李学森娓娓讲述了革命烈士冯光纪律严明和朱永仪对党忠诚的英勇事迹,将现场旁听的纪检监察干部带回了阳山地区革命战争战火纷飞、艰难困苦但热血澎湃的岁月,让纪检监察干部激昂感动并深受教育。
李学森介绍,冯光于1920年出生于清远县汤塘(现为佛冈县汤塘镇)复兴村,1939年参加潖江青年抗日先锋队,同年秋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战士一步一步成长,历任班长、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区队长,直至连江支队司令员。在1949年1月一次激烈悲壮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在阳山战场,年仅29岁。
“冯光纪律严明、关心群众。”李学森说,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同志,冯光都坚持以“严格要求,严明纪律,严肃负责,关心群众”这四句话作要求。
李学森介绍,当连江支队进驻广东省广宁县时,该县四雍区有位绅士叫黄耀棠,经冯光耐心教育后,思想有所进步,愿意把家院腾出来给连江支队驻扎,并把他的十余支步枪交给部队使用。
一次,有两个战友一起擦枪,随手把擦过枪的废布扔在地上。这一情景刚好被冯光看到,他非常严肃地批评了两位战士,并用这件事对全体战士作纪律教育。冯光语重心长地说:“共产党和游击队之所以能得到群众的爱戴,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对人民群众的爱护,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懈奋斗。黄耀棠虽是绅士,不是我们的基本群众,但我们住在他家,要以严明的纪律去感动他……”
“通过这件事,战士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遵守好纪律。以后每到一处,这支部队都留给当地群众纪律严明的好印象。”李学森说。
时间再次回到民国37年(1948)8月,1925年在广东省台山县钱眼村出生的朱永仪随部队挺进粤北连阳地区,投入激烈的反“清剿”斗争。12月,随“猛虎队”到达寨岗老虎冲时,遭到敌军1000多人的包围。朱永仪在突围中被敌人子弹击中腿部,身负重伤。她对担任“猛虎队”队长的丈夫麦永坚说:“不要顾我,你身负重任,一定要把队伍突围出去。”
战至黄昏,战士们要抬着朱永仪冲出重围,但她怕拖累部队,劝说战友不要顾她。战士们只好把她安置在一草丛中隐蔽起来,忍痛突围出去。第二日上午9时,敌人上山搜索,朱永仪被俘。
朱永仪被解至国民党黎埠乡公所关押。敌人获悉她是游击队长麦永坚的爱人后,如获至宝,企图从她身上探悉游击队情报,对朱永仪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朱永仪不为所动,无论敌人问什么问题,朱永仪总是回答“不知道”。劝降不成,敌人就对朱永仪严刑拷打,使劲用铁枝捣动她将愈合的伤口,让朱永仪痛得死去活来。
几番折磨后,朱永仪被打得遍体鳞伤,无力动弹,但宁死不屈,始终未向敌人透露一点党和革命队伍的秘密。她被关押了十余天后,又被解到阳山县城囚禁,再次受到劝降和拷打,仍然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秘密枪杀。
“她牺牲时年仅23岁,但她以娇弱的身躯,守护了党和革命的秘密,以青春热血诠释了对党和革命的无比忠诚。”李学森说。
为使本次宣讲走心走深,县纪委监委相关部门从阳山党史资料中挖掘选取了革命烈士冯光严明纪律、严管部队和朱永仪英勇奋战、宁死不屈等动人事迹,与主讲人充分沟通,把事迹融入到宣讲报告中,收到预期宣讲效果。纪检监察干部深受教育和洗礼,纷纷表示,要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中汲取丰富养分、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切实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
清远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梁晓华 通讯员/阳纪宣)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