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精神文明创建专栏
秤架大陂村第一书记郭海波:“驻村,就要驻到群众心坎里!”
时间: 2020-05-22 11:30    来源:清远日报-阳山新闻   点击: - 【字体:

 

  郭海波是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实训中心的一名教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耕耘在三尺讲台,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教好每一位学生,是郭海波作为教师的初心。

  2019年,郭海波从学校上一批驻村扶贫干部手中接过扶贫攻坚的“接力棒”,离开广州大都市远到阳山秤架瑶族乡大陂村这个省定贫困村,从“教师匠”走上了扶贫攻坚之路。

郭海波(右)与村民了解农产业情况。通讯员供图.jpg

  “教书育人不易,扶贫脱贫更难。”工作和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郭海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和挑战。然而,他将责任感和使命感化作攻坚克难的前进动力,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脱贫攻坚这个“大考”任务。

  “从前,站在三尺讲台,面对的是学生,每天考虑的是怎么上好一节课、怎么引导学生学深悟透;如今,来到扶贫一线,面对的是村民,每天考虑的是怎么带好一个村、怎么引领村民脱贫致富。”这是郭海波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始终坚守的初心。

  当好“知心人”以春风化雨的真情感染群众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脱贫攻坚涉及千家万户,每家每户背景情况不同,贫困程度不同,面临困境亦不同。到任后,郭海波便把双脚深植于基层“土壤”,把双耳贴近于群众身边,察实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

  他第一时间向村支书、村干部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冒着酷暑烈日,走村串户,到每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中走访探望,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经济收入等状况,事无巨细,一一做好记录,把准施策一户一法落到实处、细处。

  初来乍到,当郭海波看到一间间破旧的瓦木房、村民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时,他深感工作压力之大,肩头责任之重,同时也坚定了必须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为此,他放弃了许多个回广州与家人团聚的周末,以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丈量着大陂村的每一寸土地、走访了每一户居民,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驻村,就要驻到群众心坎里!”郭海波由衷地说道,“大陂村的村民都非常淳朴,这和我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是一样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你对他们好,他们知道我是真心来帮助他们的,自然就会对你好。”他认为,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务必要从“心”出发,把最大的关怀和问候倾注在一线,同群众多聊天、多问需、多交心。亦要从“情”出发,把最大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到一线,向群众送温暖、谋利益、解难题。更要从“真”出发,把最大的诚恳和朴实作用于一线,对群众说真话、讲实际、使实招。在每一次的走访调研,郭海波和村民都能聊得很投缘,深受村民的尊重和爱戴。

  “没有不配合的群众,只有不到位的工作”

  在初步掌握了大陂村概况和贫困户基本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后,郭海波制作了大陂村的扶贫“人口地图”,并对未来两年如何做好新一轮冲刺阶段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思考,经常与村干部一起用心谋划如何更好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大陂村将军坪村小组有一位贫困户,尚有劳动能力,却不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无法稳定脱贫。

  找出症结,方能对症下药。为此,郭海波经过多次走访和交流,了解到该贫困户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而对出外务工缺乏信心,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内生动力脱贫致富。

  “没有不配合的群众,只有不到位的工作”。接下来,郭海波几乎踏破了此贫困户家门槛,从言语上“晓之以理”,向他宣贯政策、讲明利弊、介绍方法,从认知上冲破顽瘴痼疾,提振“精气神”,鼓励其“加油充电”、迎难而上,从思想上转变作风。经过多番努力,逐步打开了该贫困户的心结,同意尝试迈出在家门口就业的第一步。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没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也就不可能达致美好的生活。”通过这件事,郭海波更深刻地认识到:励其志,长其气。只有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精神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施策”,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如何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如何正确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何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项目效益?……

  面对这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郭海波在工作之余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找周边村里有经验的扶贫干部沟通交流,借鉴他们的做法;对上一轮精准扶贫开展扶贫项目的基地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利用回广州的时间,与上一任扶贫干部共话大陂村村情和扶贫项目;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最新扶贫情况,共商扶贫之策;积极运用各种资源,牵线搭桥,认真考察、联系扶贫产业项目……

  据统计,2016—2019年期间,在郭海波等驻村扶贫干部的认真考察、牵线搭桥下,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共投入帮扶资金314万多元,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采取光伏扶贫、水电入股等帮扶措施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短平快产业项目帮扶,使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200元,入股水电扶贫项目,贫困户达到人均分红800元。

  “我有一亩地租给了他们种植金银花,除了收租金外还可以在这里务工,一个月下来都有1500左右,再加上水电、光伏那些分红,我家三个人一年可以拿三万左右”。说起现在的生活,大陂村贫困户笑逐颜开。“我还在大陂村里做保洁员,每月600元。”他算了一算说,“金银花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和光伏、水电加起来,每年三万元左右”。

  情系乡村父老 一枝一叶总关情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自踏进大陂村这片乡土,郭海波除了倾心耕耘小康路,用资金、技术和信心,带动农民增收创收外,还时刻把村民的事放在心上,真心为群众服务。

  穿梭在村道小巷,站立在村民房前,耐心讲解着防控知识和相关措施,一一叮嘱村民需注意的事项;站守在马路旁的检测点,对过往的车辆、司乘人员做好登记及检测工作……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之际,郭海波已早早结束春节假期,投身到大陂村疫情防控工作中,带领着村委干部积极响应上级疫情防控部署,迅速有序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务求把疫情防控工作细致到人。

  同时,他还积极联系帮扶单位,为村委会提供了一批口罩、消毒液和温度仪等防控物资,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村干部和物资匮乏的村民筑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

  在疫情之下,为解决大陂村贫困学生因缺乏设备而无法在家上网课的问题,他积极联系相关公司,迅速落实平板电脑捐赠事宜,全力保障困难家庭子女线上学习。

  作为第一书记,郭海波对基层党建工作也非常重视,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着力“建强一个村级班子、带好一支党员队伍、培育一批骨干力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以担当实干,造福百姓。

  特约通讯员 张丽思 通讯员 陈昱妤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秤架大陂村第一书记郭海波:“驻村,就要驻到群众心坎里!”
时间:2020-05-22 11:30
来源:清远日报-阳山新闻
关闭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