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崀镇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摆卖、乱拉挂、乱贴画、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等“六乱”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攻坚行动,以扎实举措推动圩镇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一、织密“责任网”,打响整治攻坚战
大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六乱”整治工作,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大崀镇圩镇“六乱”集中整治行动分工安排》,将圩镇精细划分为8个网格责任区,全体镇村干部下沉一线,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百余名镇村干部化身“网格管家”,构建起“镇村联动、部门协同”的治理新格局,确保整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打出“组合拳”,圩镇面貌焕新颜
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打出一套环环相扣的“治理组合拳”:
“大扫除”让街巷“靓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带头模范作用,广泛动员志愿者、专职保洁员、临街经营户等多方力量,对圩镇主干道、背街小巷、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搬家式”大扫除。累计清理垃圾10余吨,整治卫生死角120处,疏通沟渠10余条。如今的背街小巷,告别了“脏乱差”,迎来了“洁净美”。


“拆违建”让天际“宽起来”:组建“乱拉挂清拆分队”和“清癣分队”,配备专业破拆工具、铲刀、喷壶等设备。依法对沿街违规设置、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的广告牌、雨篷、伸缩棚等进行强制拆除,累计拆除违规广告牌30余处。“清癣分队”耐心细致地清除遍布墙面、电线杆等公共设施的“牛皮癣”小广告200余处,有效还原建筑立面原貌,拓宽公共视觉空间。

“疏交通”让道路“畅起来”:针对圩镇车辆乱停乱放、易拥堵等问题,交通劝导组联合派出所、交警中队,持续开展文明停车劝导与执法管理,累计规范、整治乱停放车辆80余辆次。坚持疏堵结合,积极盘活圩镇闲置边角地,增设机动车停车位30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全力营造安全、有序、便利的圩镇交通环境。

“引摊贩”让经营“规范起来”:镇执法队坚持“刚柔并济”,一方面耐心宣讲政策法规,引导流动摊贩和商户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合理规划设置临时便民摆卖区,引导摊贩集中规范经营,累计整治流动摊贩乱摆卖40多起。同时,加强巡查,督促商户严格落实“入室经营”,整治超门店经营行为20余起,有效腾出公共空间,减少人车争道,营造文明经营的良好氛围。

三、筑牢“防火墙”,美丽圩镇长效驻颜
大崀镇深知“三分整治、七分管理”,坚持整治与巩固并重,着力构建长效管护机制,推动美丽圩镇“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宣传引导入脑入心。镇村干部持续开展“敲门行动”,深入商户和居民家中发放宣传资料500多份、面对面宣讲政策300多户。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村民微信群等线上线下阵地,循环播放整治政策、推送相关资讯2000多条,全方位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从自家房前屋后做起,以实际行动带动左邻右舍主动参与环境维护,有效推动群众观念从“要我整治”向“我要整治”转变,

健全日常保洁机制。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日常保洁制度,聘请专职保洁员分段包干,严格落实“每日清扫、每周巡查、每月评比”的监督考核机制。积极探索“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微信工作群等平台,实现环境卫生问题实时发现、上报、处置与反馈的闭环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强化监督约束力度。设立圩镇环境“红黑榜”或“六乱”曝光台,公示整治成效,对反复违规的商户进行警示约谈。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与临街商户、单位逐一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和要求,引导其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和绿化设施。
如今走在大崀镇圩镇上,街道整洁、商铺规范、停车有序。居民李阿姨欣喜地说:“住了几十年,从来没见圩镇这么干净漂亮过!”
大崀镇正以“六乱”整治为笔,饱蘸民生情怀,精心描绘一幅“洁净美”的崭新画卷。下一步,大崀镇将持续发力,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让美丽圩镇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注脚。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