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阳山县黎埠镇,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平整宽敞的人行步道、错落有致的沿街商铺、干净整洁的街道……圩镇风貌焕然一新。今年来,黎埠镇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创建典型镇的进程中,紧紧围绕典型镇培育“1+4+7+9+N”建设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强化“六乱”整治,重点突出三线整治以及沿街建筑外立面的综合提升、优化垃圾收集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无章”到“有序”,推动美丽圩镇提质焕颜双提升,如今,一幅“文明、整洁、有序、舒适”的示范主街美丽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以往,黎埠镇主街的上空,各类电线、电话线、网线相互交织,如同一张张杂乱的“蜘蛛网”,不仅严重影响了城镇的美观度,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黎埠镇制定治理方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原则,切实解决圩镇内线缆杂乱无序、乱接乱拉等突出问题,确保擦亮“天际线”,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三线”整治期间,黎埠镇组织出动施工人员约90人,新建公共道路由约1.9公里,新布放光缆约300条,完成横跨光缆下地整改约30处,完成主街道沿街光缆整理优化,整改用户皮线光缆约50皮长公里,惠及约1000个用户。
整改前
整改后
整改前
整改后
在美丽示范主街的打造中,黎埠镇极为注重沿街建筑外立面的整体提升,围绕招牌、窗户、空调、墙面、屋顶这五大要素进行风貌整治,整体设计风格采用客家风情的基调,对连片建筑外立面的色调和风貌进行提升,既避免大拆大建,也大大提升了圩镇品质和城市形象。美丽主街聚焦外立面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群众“幸福街”。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黎埠镇大力发动群众参与进施工监督中来,严把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尤其在店铺招牌设计环节,群众自行参与特色招牌设计,结合特色元素,将其巧妙融入招牌设计之中,为美丽圩镇增添了独特魅力,共同见证美丽示范主街焕发新活力。
整改前
整改后
整改前
整改后
曾经,每当提到垃圾收集点,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脏乱差”。黎埠镇根据垃圾产生量与居民的投放习惯等因素,在主街道为31个收集亭以“上加顶、内设桶、地面防渗”的标准实现了“大变身”,并在100个投放点垃圾箱全部完成顶部绿植种植。主街商铺老板纷纷点赞“垃圾收集点升级改造后,地面干净了,异味减少了,群众乱丢的现象也减少了!”“现在这个垃圾收集点用起来方便,环卫公司也能及时清理,而且周围的环境也好看了。”同时,也有效促使商铺老板主动维护周边环境,自发监督不文明行为,让主街时刻保持整洁干净。垃圾收集点的“大变身”不仅提升了群众分类投放的便利性,也进一步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更是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美丽圩镇。
整改前
整改后
整改前
整改后
整改前
整改后
黎埠镇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一补齐主街存在的短板弱项,致力于精细做好城镇空间品质提升,通过主街道道路硬底化和道路划线完善工作,改变以往因道路状况差导致车辆行驶缓慢、拥堵频发、通过主街时间大幅延长的现象;如今,黎埠镇在开发区、供电所旁、猪仔巷和新区规划建设停车场,引导车辆规范停放,有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同时,黎埠镇坚持“日常管理+集中整治”双管齐下,常态化开展“六乱”整治,拆除了主街道路两侧店铺的破旧广告牌和遮阳棚,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流动商贩随意摆摊等行为进行劝导规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不断增强沿街商户、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由“被动配合”转为“主动参与”。截至目前,黎埠镇开展主街道“六乱”整治活动38次,出动工作人员3843人次,整治乱拉挂48处,整治乱搭建147处,整治乱堆放750处,整治乱摆卖538处,整治乱停放792宗,整治乱贴画283宗。
整改前
整改后
整改前
整改后
黎埠镇通过建筑外立面提升、“三线”整治、优化垃圾收集点、路面改造、规范车位、完善道路标识标线、规整沿街广告牌等多种举措,使主街风貌实现华丽蝶变,让美丽圩镇从“效果图”变成“实景图”。接下来,黎埠镇将持续深化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水平,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圩镇典范。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