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山县七拱镇学发公祠前的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自动化喷灌系统规律地喷洒着水雾,一簇簇嫩绿的菜苗在水雾笼罩之中快速茁壮成。近日,这里的头茬西洋菜采摘上市,收购价格不错,每斤售价2.5元。
11月10日,七拱镇举办西洋菜开摘仪式。七拱镇领导班子,村“两委”干部、镇农业农村办、和平村全体干部、清远市沃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清远市阳山女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经销商等50余人参加仪式并与村民们一起采摘头茬西洋菜,感受西洋菜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该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是七拱镇镇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扎实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综合分析研究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水资源、劳动力等多种因素后,在和平村委会大禾岗村学发公祠前建立的一个180亩的旱地西洋菜种植示范基地。七拱镇以此形成一个示范带动一片的整体效果,探索一条旱地西洋菜产业致富的“新路径”。
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西洋菜现代化发展
来到七拱镇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村民正娴熟把一根一根的西洋菜从地里拔出来娴熟地进行捆扎,最后分拣、装框,等待送往市场。
七拱镇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茁壮成长的西洋菜。
据介绍,七拱镇学发公祠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是在县政协的穿针引线、七拱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及种植片区村支两委的协助之下与农户流转土地后所发展的种植项目。此项目由七拱镇政府和个体运营商共同投入资金,形成了“政府+企业”建设模式,促升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种植管理水平,推动七拱镇旱地西洋菜种植向现代化种植发展。
“我们以打造高品质农业为抓手,充分利用这里优质的山水土地资源优势,种植旱地西洋菜,打造旱地西洋菜种植基地,并通过‘旱地+自动喷灌’‘无人机+农药化肥’技术以及优质山水浇灌,让旱地西洋菜比传统水培西洋菜更爽脆更清甜。西洋菜可以一次种植,反复采摘,一年有10个月采摘期,可实现持续发展。”清远市沃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锦强表示,他们现在种植有旱地西洋菜180亩,每天可有1万多斤的采摘量。“现在珠三角地区的供销商已经前来对接收购,我们的经济效益比较可观。”
开摘首日,前来收购西洋菜的客商苏金波说:“我是从东莞润丰市场过来的,这里环境非常好,种出来的西洋菜色泽鲜嫩、口感好,肯定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强化带村益农,推动富民兴村实效
旱地西洋菜种植示范基地建成运营后,小小西洋菜,实现了民村企多方共赢。
村民采摘头茬西洋菜。
据介绍,每亩西洋菜从种植到销售,实际上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了两笔收入:一方面村民每年每亩土地能稳定获得1000元租金收入,另一方面旱地西洋菜种植、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村民在基地的务工收入为100多元每天。此外,镇将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相关配套设施确权为村集体固化资产,还将获得的60%利润收益按比例动态分配给村,预计每年平均可为各村增收约10万元,可有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大禾岗村村民陈清说:“我之前在佛山禅城区工作,今年8月中旬回家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正好看到村里新建的西洋菜基地在招工,自己就过来了。在这里一个月大概有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现在既保证了自己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人,感觉很好。”
另据了解,七拱镇还结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探索“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将西洋菜示范基地划定一个区域,交给有想法、肯干事的农户承包管理,收成后按收益情况获取“分红”,从而激发农户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农户参与西洋菜种植,推动扩大西洋菜产业规模,打响西洋菜产品品牌,为西洋菜产业发展带来良性循环。
下一步,七拱镇将发力推动农旅融合,并进一步发展西洋菜采摘体验、农家乐等文旅活动区,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促进镇域高质量发展。
记者:段灿
通讯员:孟齐飞
编辑:林伟杰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