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立法离自己很远,现在我们老百姓可以直接对地方性法规草案提建议,感觉一下子拉近了与立法的距离。”日前,在阳山县大崀镇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名村民发出感慨。
据了解,阳山县大崀镇自2020年被设为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在市、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创新实行“三个三”工作法,有效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密切联系群众、普法宣传教育、社情民意收集、立法调研征询、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作用以及发挥地方性法规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成效明显,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等称号。
抓实三项建设 夯实工作基础
“为配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力量,我们将具有一定政治能力、法律素养、在群众中有威望、热心法治工作的镇干部、镇村律师顾问、党员、人大代表、村组干部选聘为立法联络员,建强基层立法联系点队伍。”大崀镇人大负责人介绍,自相关工作开展以来,立法联络员经常走近群众身边,密切关注群众立法需求和建议,为立法调研征询做好准备。
“现在小公园建好了,我们多了个纳凉的好去处,大家还可以在公园学习法律法规,了解代表为群众办的实事……”在大崀镇人大主题公园的大树下,村民群众边乘凉边点赞。据了解,大崀镇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建好法治阵地。目前,该镇打造了人大主题公园,精心规划建设了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长廊等人大立法宣传新阵地,展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清远市地方性法规等内容,有效加强了法治宣传。
大崀镇人大主题公园。
同时,大崀镇还结合市委“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发挥由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综合行政执法办工作人员兼职网格员的工作力量,建优法治共建网格。网格员每季度到各村广泛收集群众立法意见,开展各种普法宣传志愿活动,引导群众培育文明新风。
建立三项机制 提供服务保障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与运作,大崀镇建立了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委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领导,确保立法联系点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同时,加强对镇各职能部门、村委会及社会力量的统筹协调,打通镇、村、社会之间的立法联系的沟通桥梁。
该镇进一步规范完善运行机制,先后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工作职责等制度,完善学习培训机制。推动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保证立法工作质效,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吸纳民意作用。此外,还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学+个人学”等形式,加强对立法联系点工作队伍业务培训,提升立法联络员法律素养。
完善学习培训机制,组织召开相关培训会议。
大崀镇在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上予以倾斜,用好市、县人大常委会下拨的专项经费,加大对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保障力度,健全服务保障机制。该镇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依托,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实现“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有设备”的“六有”标准,有力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推动三个融合 助推提质增效
大崀镇人大积极推动立法联系点与人大工作相融合,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与代表联络站建设同部署,同落实,使立法项目征集、法规草案意见收集、法规实施情况调研与代表联系群众、接待选民、向选民述职、代表培训、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等工作共同推进。同时,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学法、交流、讨论,让参与立法工作成为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固定动作”,以开展立法活动促进代表履职能力的提升,以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促进立法工作质量的提高。
“建议负责管理公共收益的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服务人,应当每季度通过适当方式向业主公开公示公共收益具体清单。这样能有效保障业主们的知情权……”在去年初大崀镇召开的立法调研座谈会上,立法联络员的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并列入了《清远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近年来,大崀镇人大推动立法联系点与普法宣传教育相融合,围绕《清远市城乡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清远市耕地利用促进条例(草案)》等地方性法规,召开8次立法意见建议征询座谈会,同时通过进村入户等方式,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5条,把老百姓的建议原汁原味地反馈给立法机关,使立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大崀镇人大还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周、地方性法规宣传周活动,通过圩日摆摊、进村入户、微信群、“人大连线群众”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广泛宣传,凝聚共识,让群众更好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自2022年以来,该镇共组织立法宣传活动310多次,普法惠及5000多人次。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大崀镇人大始终在党委领导下实施执法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主席团、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融合作用,推动立法联系点与执法监督相融合。加强对法规实施后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全程跟踪,如开展《清远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提出意见建议,督促镇政府相关部门开展迁建茶坑村竹器厂、叫停原茶坑小学修缮项目、修复庙公坑河段隔离防护设施、清拆违规牛蛙养殖场等工作,有效保护好县城饮用水水源地茶坑水库的生态环境。
“要规划先行,不搞大拆大建,量力而行,坚持群众主体地位,让村民充分参与到和美乡村的建设中来。”走进大崀镇,青山环绕、绿水相依、村容整洁。一位人大代表提出了村庄规划建设的建议。
走进大崀镇,青山环绕、绿水相依、村容整洁。图为大崀镇松林村委会水圳头村小组。
近年来,大崀镇人大加强《清远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推动镇政府强化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72条,基本建成“湖光山色•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促进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宜居宜业宜游。
记者:段灿
通讯员:李栋 邹慧怡
编辑:林伟杰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