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端午,阳山县太平镇龙塘村的玉米种植基地里,一棵棵身披绿衣、头顶红穗的玉米随风摇曳。摘下一根剥去苞叶,玉米粒饱满澄黄。当地今年春玉米成熟了。
阳山是全省玉米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县。今年,阳山提出要全力打造“五个五十亿”农业产业,其中,阳山玉米产业在列。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紧抓全县大力发展“五个五十亿”农业产业机遇,今年来,太平镇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探索试点产业,通过盘活土地资源,积极打造玉米产业基地,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让玉米为群众蹚出一条“黄金”致富路。
当地群众采收玉米。
太平镇是阳山的传统农业大镇,地势开阔平坦,土地平整肥沃,雨量充沛,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种植出来的玉米颜色金黄、颗粒饱满、口感香甜。
据了解,今年阳山玉米种植面积拟稳定在13万亩左右,其中上造任务面积为7.5万亩。而太平镇今年春种玉米为4920亩。连日来,当地春玉米逐渐进入收获期,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玉米,到处呈现一派喜人的丰收热闹景象。
玉米丰收,群众采收乐。
“每天能挣110元!一亩地每年还有400块租金!”在龙塘村的玉米种植基地,20个摘玉米的村民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介绍,通过流转土地自己可以享受土地租金收入,同时在种植基地务工,还有劳动收入。玉米产业的发展,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省心省事还增收。
“今年亩产大概有一千斤,均价约1.5元一斤。”艳阳高照,龙塘村玉米基地负责人邹永坚仍在田间忙碌。临近端午佳节,田间的玉米已经成熟,微风拂来,散发阵阵清香。
“我们这批玉米种得早,比本地玉米早上市差不多一个月。”邹永坚介绍,基地种下的50亩玉米,将统一销往珠三角地区。
太平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太平镇将积极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继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引导村民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玉米等特色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共绘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
记者:段灿
通讯员:陈秀妍 甘达文
编辑:林伟杰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