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城乡一体化中信息不对称的“最后一公里”,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清远市在全国首创了乡村新闻官制度。
如何基于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乡村新闻官制度优势?近年来,阳山县以乡村新闻官农事播报为切入口,充分引导乡村新闻官用本土语言传达好上级政策、讲好本土故事,重点做好“三传一助”(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助乡村振兴),用新闻宣传推动乡村治理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打通城乡宣传“最后一公里”,实现“新闻惠民”和乡村善治,取得明显成效。
岭背镇乡村新闻官团队策划播报内容。
聚焦特色产业宣传 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大家好,我是清远市乡村新闻官黄桥姐。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江英村旱地西洋菜基地……”早春三月,天气日渐回暖,阳山西洋菜长势正好,田地里一片绿意盎然。清远市乡村新闻官、阳山县江英镇江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桥姐来到村里的旱地西洋菜种植基地,计划拍摄一部宣传推广西洋菜的播报视频。
黄桥姐、邱昆萍拍摄播报视频。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阳山提出建设“强富绿美新阳山”,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重点打造阳山鸡、阳山西洋菜、阳山玉米等“五大十亿”农业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为江英镇发展阳山西洋菜带来了利好。
据了解,江英镇的旱地西洋菜因种植海拔高、水源好、菜质甜而远近闻名、供不应求,远销大湾区。近年来,旱地西洋菜因产值较高,带动村民就业致富效果明显,在江英镇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江英镇绿色发展的一大产业。目前,全镇旱地西洋菜种植规模近1000亩,年产值近5000万元。
黄桥姐介绍,自己村的旱地西洋菜种植从以前的3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近200亩。“我拍摄关于西洋菜的播报视频,一方面是向外界宣传推介我们高品质的西洋菜,吸引更多人品尝、购买。另一方面,也是以此告诉村民,种植西洋菜经济效益可观,有条件的村民可以加入进来,一起做大我们镇旱地西洋菜的种植规模,强化品牌塑造。”
黄桥姐说,村里发展旱地西洋菜,可实现土地流转,也能方便村民群众“家门口”就业,不少村民因此受益。“而作为乡村新闻官,多宣传推介基层的特色亮点,更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帮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当天,立夏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邱昆萍前来为黄桥姐的视频拍摄掌镜。她同样是一名乡村新闻官。
“大家好,我是清远市乡村新闻官邱昆萍。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江英镇白屋洞村。今天我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里一大片80多亩的鹰嘴桃。现在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除了做好相关方针、政策的宣传,邱昆萍更关注周边的小惊喜、新亮点。今年,她拍摄的白屋洞村鹰嘴桃花海播报,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赏花打卡。而她拍摄的江英鸡、萝卜糍等美食推介,经常会吸引网友私信咨询下单。
邱昆萍拍摄个人播报视频。
“乡村要振兴发展,产业发展非常关键。而如何宣传推介乡村的农特产品,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话题。”邱昆萍表示,立夏村的江英走地鸡脆滑香嫩,品质非常好,目前养殖规模达1万羽左右,帮助这些走地鸡快速销售,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里的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其实我还有个小心愿,就是在做好播报的同时,学会直播卖货,向外界推介我们江英高品质的农特产品,帮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邱昆萍朴实地表示。
探索播报宣传新方式“花式”整活效果显
“志伟、志伟,你看,松木村的桃花终于开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是不是在感慨人生悲欢离合?”“错!我的意思是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这是由岭背镇几名乡村新闻官拍摄的推介松木村桃花的播报视频中的对白。与大部分乡村新闻官播报时的严肃、正经风格截然不同的是,岭背镇这个由几名乡村新闻官自发组建的小团队打造出的播报视频风格活泼、诙谐,让观看视频的村民群众常常会忍不住哈哈大笑。宣传效果便在这种欢笑中达到了最大化。
岭背镇的这个乡村新闻官宣传小团队主要由5名成员组成,分别是水建村村干部貌超凡、蒲芦洲村村干部周志伟、岭背村村干部彭斯洁、莲花村村干部黄剑波,以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黄卓楠。
彭斯洁是团队的灵魂人物。她主要负责播报视频的策划、拍摄、剪辑。她介绍,团队的组合成立纯属巧合。“去年1月,我们几个人聚在一起交流如何做好乡村新闻官‘三传一助’工作,大家觉得平时的播报很严肃,不妨拍一条活泼、诙谐的视频看看效果。”
“各位村民,出去威,记得戴头盔!”演员黄剑波因为“骑电动车忘记戴头盔被接受处罚”……很快,一条用乡音俚语拍摄的“花式”宣传交通安全的短视频顺利出炉。里面的各种“花活”让村民们顿感亲近和熟悉,宣传效果拉满。视频发布后,点击量达到了50多万。更被清远交警、乡村新闻官、阳山公安等微信公众号转发点赞。
“看到反馈这么好,我们倍感惊喜和振奋。便更加坚定了一起合作搞好播报的信念。”彭斯洁说。
“做农业有哪些好思路?”中央一号文件相关知识娓娓道来。“阿波、阿超,你们大包小包要去哪里?”“过完年了,南下找工作!”阳山县2023年“南粤春暖”“春风行动”乡村振兴专场招聘会信息一一呈现……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一条条聚焦村民群众身边大小事、应知晓了解的方针政策知识等视频先后发布,赢得了村民群众的一致赞誉。
“村民们经常跟我们说,就喜欢看我们做的视频,并希望我们保持这种风格,制作更多接地气的视频。”彭斯洁说,经常在团队拍摄视频时,有村民群众过来打招呼,说愿意配合,做他们视频里的群众演员。
乡村新闻官、岭背镇牛备村干部张春燕是这个团队的“机动成员”,由于自己所在村距离镇区较远,她更多的时间是一个人拍摄播报宣传视频。她表示,在发挥好乡村新闻官宣传作用上,个人作战和团队作业各有优势。“一个人开展宣传,专注于自己村,可能更熟悉了解情况,宣传更有针对性;一个团队开展宣传,大家集思广益,视野更开阔,内容更有创意,覆盖面更广,宣传效果和质量会更有保障。”
目前,阳山拥有54名乡村新闻官。他们围绕“三传一助”讲述不同的故事,推动“三传一助”增量提质。乡村新闻官、太平镇沙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学友的心得体会《做好“乡村服务员”》在人民日报刊载,同时他也出镜广东新闻联播视频号《小小乡村新闻官,乡村大作为》讲述乡村新闻官的工作,并在参加清远市2022年度“大榕树下的小讲堂”基层理论宣讲展演活动中获得“最佳宣讲员”的称号;乡村新闻官唐志光拍摄的新闻素材得到县、市级媒体推送,并被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千亩李花竞相开,浪漫似雪引人来》采用……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乡村新闻宣传工作,规范乡村新闻官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新闻官服务水平,今年,阳山还制定出台了《阳山县乡村新闻官工作制度》,对乡村新闻播报的原则、形式、内容及载体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今年早前,阳山县委宣传部还组织召开了县融媒体中心骨干记者与乡村新闻官“结对子”培训会议,通过乡村新闻官与记者“一对一”结对子,意在以“共谋共学共成长”的方式,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根据乡村新闻官的工作内容和角色定位,阳山县委宣传部多次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与乡村新闻官面对面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抓好7间工作室、10个工作项目、2个工作组和1个乡村新闻官促进中心建设,发挥乡村新闻官促进中心的辐射作用。
记者:段灿
通讯员:黄国斌
编辑:林伟杰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