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不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近期以来,阳山县大崀镇强化宣传宣讲,凝聚党群合力,调动村组“网格”力量,打响人居环境整治“冬季战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提升。
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宣传进万家,“乡音”传“党音”
当前,大崀镇广大干部群众正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从机关到学校,从村委会到农家小院……一场场贴近群众的宣讲,一次次鲜活生动的解读,让党的好声音传到群众心坎上。
为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进社区,大崀镇制定了《开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 党群连心访万家”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方案》,采取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以入户走访等宣传形式开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一系列部署,要让产业更旺、村子更美、村民更富!为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同心同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落实‘门前三包’政策,支持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一起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我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这是振民村“板凳会”的现场。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题,近期以来,大崀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村,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向大家讲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结合大崀镇村发展变化的生动事例,带领大家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中蕴含的实践理念,让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村民冯伯一边听,一边记。“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们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改变,村道路面整洁了、基础设施齐全了、河流的水干净多了。在今后开展的环境清扫活动中,我们会积极参加,为村庄美化行动出一份力。”在宣讲座谈会上,冯伯为村里的发展变化点赞。
党群心连心,联动攻坚“齐整治”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崀镇组织12支“党员突击队”和“党群志愿服务队”100余名党员、志愿者共同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我是党员我先行”活动。
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连日来,党群志愿者们拿着铲子、铁钳、扫把等工具,分工协作,深入8个村清理塘间地头垃圾、整治卫生黑点,仔细清走农药包装物、枯枝枯叶、废弃物品等垃圾,细心清理塘头棚周边杂物,每到一处,清洁一处,干净一处。
“清洁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是每一名村民应尽的责任。作为党员志愿者,我们要时刻带好头做好表率,才能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场一名党员志愿者如此说。
与此同时,大崀镇还通过网格化推进,共建美丽新家园。大崀将全镇8个村97个村小组划分为40个大网格,由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镇级网格长,村“两委”干部、村小组组长担任村级网格长,统筹抓好引导发动群众、公共卫生保洁、村道公厕维护、绿化亮化管护等环境整治各项工作。
同时,充分发挥派出所、执法队、交通劝导员等队伍力量,持续展环境整治、占道堆放、车辆违停整治等行动,确保处处有人管、处处有人清,营造良好的秩序,建设美丽家园。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促进人居环境再提升。
为确保环境整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常态推动,大崀镇注重建章立制,制定了《大崀镇村庄保洁工作制度》《大崀镇农村保洁“门前三包”制度》等制度规定,对村庄保洁、垃圾转运、奖惩等内容提出要求,设立公益性保洁员岗位,建立村庄保洁员队伍,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党建考核内容,结合镇人大监督、纪委监督,形成日常督查、定期通报、考核奖惩等常态化管护机制,以勤督实考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的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目前,大崀镇共设置县、镇公益性岗位44个,8个行政村共聘请保洁员44名。
记者:段灿
通讯员:黄文涛
编辑:林伟杰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