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时间,在阳山县一小学校操场上,同学们打羽毛球、跑步、踢球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下午17时,在秤架民族学校的瑶绣室里,伍老师正在指导孩子们学习瑶族刺绣的基本针法。
在太平镇中心小学,学校为参加托管的学生开设了体育类课程,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足球课程。
……
今年暑假期间,一系列教育政策相继出台并且迅速落地,“双减”政策顺势而为应运而生,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中央“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阳山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美术等各种特色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校园内迸发出更加鲜活浓郁的蓬勃朝气。
推行“双减”政策后,阳山的孩子们变得更加开心快乐。
“5+2”模式受到家长欢迎点赞
“今年9月15日开始,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自主课后辅导,开展体育、艺术、社团等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们的作业负担轻了,课后兴趣活动也更有活力了。”阳山县第一小学黄老师介绍。
“放学后,剩下时间都是我自己的了。”刚刚上完科学课的县一小学生们说完就飞奔着跑出了学校大门,留下一串笑声。
“课后服务解决了很多双职工家庭提前接送孩子的问题,是一项贴心的服务。老师辅导孩子在校内完成作业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傍晚18时20分,在县一小校门前迎接孩子的家长纷纷为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点赞。
这种让家长满意、孩子开心的举措也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体现了教育的温情和惠民的温度。
据了解,目前阳山县共有40所义务教育学校(不含村小学)实现了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有21162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42.61%;2051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教师参加率68.01%。
阳山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阳山县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优先确定“1+X”的课后服务模式,“1”即基础课程,立足学生在校内尽量完成作业;“X”即拓展课程,立足学生培养兴趣特长,开设课后辅导、体育、艺术、等兴趣特长班。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同时实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家长可根据不同情况,分时来校接学生。
“课后服务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延伸环节。当前,各学校正结合实际,以基本托管服务为主,与素质拓展服务相结合,加强课后服务的多样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我们落实‘双减’政策也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也有利于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阳山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阳山县各中小学校正在转变教学观念,总结积累课后服务经验,助力孩子们快乐成长。
课后服务趣味十足赢得孩子喜爱
新学期,“双减”政策落地,阳山各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丰富多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同学们在学校开设的特色班上学习粤剧。
下午17时,在秤架民族学校的瑶绣室里,伍老师正在指导孩子们学习瑶族刺绣的基本针法,大家兴致勃勃,边听边练习。
“我今天教她们的是基本的针法,这类叫做眼珠子纹图案。今天她们都非常积极认真,看得出来她们对瑶绣的喜欢,以后我还要教她们更多的瑶族的刺绣花样。”伍老师说。
瑶绣室上课的一名学生说:“瑶秀课是我自己选的,我很喜欢瑶秀,这是我刚才自己秀的,是不是很漂亮。”
瑶族刺绣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国家“双减”政策为契机,秤架民族学校开设了瑶绣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瑶族刺绣文化知识,传承瑶族刺绣技艺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绚丽多彩的瑶族服饰和美轮美奂的瑶绣精品激发了众多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丰富延时服务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阳城镇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兴趣班上,该校老师正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趣味词语教学,使枯燥、乏味的词语“活”起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诗句接龙——谁与争锋’,先由老师出一句诗句……”“对了!就是这样‘接龙’。”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游戏规则,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除了趣味教学,篮球班、美术班、足球班等各种特色班也纷纷涌现。
在太平镇中心小学,该校结合实际,发挥体育特色,为参加托管的学生开设了体育类课程,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足球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在运动场上尽情挥洒汗水,掌握运动技能,锻炼强壮体魄。
阳山县一小开设了乐器班,受到孩子们欢迎。
当前,阳山县各试点学校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据了解,全县各学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共开设了趣味课、武术、戏曲、书法、篮球、足球、舞蹈、科技创新等10多项个性化课程。
记者:段灿
通讯员:张丽思 陈庆庭 孟齐飞
编辑:林伟杰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