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杨梅镇大氹村:“小地方”激发“大魄力”助力“百千万工程”
时间: 2025-07-18 09:31    来源:本网   点击: - 【字体:

 

“乡村振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近年来,杨梅镇大氹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舵轮,以产业振兴为风帆,以群众参与为锚链,将“小地方”的局限转化为“大魄力”的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党建引领,铸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大氹村以党支部为阵地,党员举旗冲锋,以党建共建为纽带,构建起“支部联建、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大氹村地处三县交界的“治理夹角”,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的主心骨力量,将地理边缘劣势转化为区域协同优势,构建起“跨域红舸”治理体系。

村党支部在与广宁县北市镇党委建立“结对共建”机制的同时,积极拓展党建“朋友圈”,与怀集县凤岗镇开展跨区域党建共建,打造杨梅大氹・北市葵洞・凤岗利民党建联建共建工作室,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过组织生活,实现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在基层治理方面,探索建立以治安联防、矛盾联调、警力互联、生态互联的“四联”模式,有效解决了多年以来交界村常见的山林权属、土地纠纷等问题,将交界村和谐路上的拦路石铸成共建共享“连心桥”的铺路砖,推动基层治理深度融合。.1752802083976.jpg

二、产业带动,扬起共同富裕"动能帆"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大氹村支书李世辉深刻领会农村发展根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路径。针对目前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他带领党员骨干多次赴周边县市考察,最终选定以高山茶、沙糖桔、早脆梨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模式。通过整合撂荒地500亩,成立大氹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156户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大氹村锚定自身优势,不断扩大优势产业沙糖桔的种植规模和销售渠道,同时开辟多种新兴产业“航道”,加大与北市、凤岗产业联动力度,在高山灵芝种植、紫苏种植、茶叶种植、麻竹笋种植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基层治理创新,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切实增强民生福祉,推动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惠及村民,让乡村振兴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

三、群众参与,绘就共建共享"同心圆"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大氹村在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中,坚持“群众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原则,创新推出“村民出资30%、政府奖补70%”的激励机制,有效破解资金难题,充分激发村民参与和美家园建设的内生动力,推动镇村面貌换新颜。

面对群众的“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思想难题,村党支部组建由镇村干部、党员乡贤、人大代表等组成的“红色宣讲团”,进村入户开展“板凳会”“夜谈会”,用“方言土话”讲清奖补政策、算好经济账,引导群众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同时鼓励村民参与“以工代赈”共建模式,组建泥瓦匠、木工等本土施工队,参与房屋改造施工,既降低建设成本,又带动1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家门口增收”。为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大氹村组建由老党员、村民代表构成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施全流程、全环节的民主监督机制。监督小组紧盯材料采购、施工规范、资金使用等关键节点,通过定期巡查工地、公开账目明细等方式,确保农房改造经得起群众检验、质量标准经得起时间考验,真正把民主监督贯穿和美乡村建设始终,形成"阳光改造、全民共管"的治理闭环。

“乡村振兴是等不来、靠不来的,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大氹村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融合迸发内生动力,以生态宜居夯实发展根基,以文明新风凝聚奋进力量,实现大氹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村民生活的持续改善。通过以“小地方”激发“大魄力”,推动“百千万工程”由“三年初见成效”稳步朝“五年显著变化”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富裕之路注入不竭动力。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杨梅镇大氹村:“小地方”激发“大魄力”助力“百千万工程”
时间:2025-07-18 09:31
来源:本网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