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步镇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报告
杜步镇财政所 蔡新祥
各位代表:
受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杜步镇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2010年镇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是我镇财政工作极其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减免税费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面临严峻的减收增支形势。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指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财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促发展”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署,努力增收节支保平衡,扩大财政投资保增长,优化支出结构保民生,确保了全年各项财政收支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总体来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有力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2009年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我镇财政总收入1972.8万元,比上年增收329.8万元,增长20.1%,完成年初预算1671.5万元的118.03%。财政总支出1969.8万元,比上年增支329.8万元,增长20.1%,完成年初预算1671.5万元的117.85%,总收总支对比,结余3万元。
(一)2009年财政收入具体情况
在财政总收入1972.8万元中,一般预算收入1487.9万元(其中各项税收收入36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27.9万元),预算外资金收入481.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万元。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1、各税收收入360万元,比上年增收56万元,增长18.4%,完成年度任务的112.5%。其中国税收入80万元,同比减31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0%;地税收入280万元,同比增收87万元,增长45.1%,完成年度任务的116.7%。
2、县财政补助收入1127.9万元。其中,人员经费207万元,专项资金920.9万元。
3、预算外资金收入481.9万元。其中:
(1)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73.58万元(其中计生社会抚养费征收收入27.67万元,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26万元,捐赠收入43.65万元)。
(2)镇企业上缴收入110.32万元。
(3)专项资金收入90.9万元。其中:耕地开发资金46.2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17万元,农村社会救济资金27.7万元。
(4)其他收入207.1万元。
(二)2009年财政支出具体情况
镇财政总支出1969.8万元,其中上解支出360万元。本镇经费支出1609.8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支持农村和农业生产“三农”支出1045.95万元。其中:乡村公路建设支出285.1万元,耕地开发资金51.7万元,农村水利建设支出22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支出11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支出33万元,农村社会救济资金支出50.15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发放支出123万元,中央和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支出127万元,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资金支出343万元。
2、农林水事务支出59.1万元。其中行政运行经费4.3万元,补助村民委员会支出54.8万元。
3、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支出225万元。其中流动人口管理专项资金支出65万元。
4、财政事务支出19.65万元。
5、人大事务支出16.2万元.
6、共产党事务支出23.57万元。
7、社会团体事务支出7.48万元。
8、政府办公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支出39.27万元。
9、公共安全事务支出19.5万元。
10、教育事务支出64.7万元。
11、文化体育事务支出3.58万元。
12、社会保障和就业事务支出66.8万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57.6万元,农村抚恤支出9.2万元;
13、公务员医疗保险支出19万元;
(三)2009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各位代表:2009年我镇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所遇的挑战较多,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财政增收基础工作不稳固,落实民生政策等增支压力不断加大,减收增支因素集中,收支矛盾非常突出。面对困难和压力,财政部门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狠抓增收节支,经受了多重困难的严峻考验,财政收入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地完成了镇十一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年度预算。在预算执行中,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年来,我们按照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扩大财政投资力度,发挥政策投资导向作用,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出台扩大内需、加大投资政策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并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391.8万元,使我镇乡村道路建设、新农村建设、乡村水利维修等项目顺利进行。二是认真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的补贴工作,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共发放补贴资金近5万元。三是大力支持工业园企业发展,大龙玻璃厂一期工程已完成,联合铸锻厂三期工程征地工作顺利进行,增添全镇经济发展后劲,培植新的税源。
2、依法加强税费征管,应收尽收,地方财政实力实现新突破。一年来,面对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财税部门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征管手段,确保了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在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完成工商税入库360万元,超额完成县下达的征收任务。
3、厉行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五个零增长”政策以及“四个减半”要求,继续加大节支工作力度,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2009年我镇车辆燃油费、接待费、会议费、水电费等行政运行成本支出,比近三年平均数下降15%。
4、坚持发展为民的方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将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支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9年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常住人口参合率达97%以上,全年共支出医疗费等补助资金达343万元,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做到应保尽保。全年共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6万元。
5、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涉农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镇财政共投入“三农”资金达1045.95万元,占镇财政支出的65%。
6、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财政管理。以深化和完善财政改革,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推进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切实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继续完善财政资金收入“一个账户”管理,支出坚持编制预算,部门资金追加经书记办公会议审核制度。二是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效控制“坐收坐支”等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继续推进“村账镇代理”制度,并逐步推进“组账村代理”工作,加大对村、组集体资金的监管力度。
各位代表:2009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完成来之不易,凝聚了全镇人民众志成城,应对危机所付出的共同努力与辛勤汗水。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与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维持我镇财政收入高位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镇财政资金来源仍依赖上级补助拨款;在财政支出方面,随着基数增长,保工资、保运转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在财政管理方面,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0年我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三促进一保持”中心工作,按照镇委、镇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夯实财政增收基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着力保障重大项目、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等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推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我镇主要经济预期指标,本着积极、稳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经镇政府研究,2010年镇财政收入拟安排993.5万元,比2009年收入实绩841.9万元,增加151.6万元,增长18%。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计划如下:
(一)各项税收收入416万元,比2009年收入实绩增加56万元,增长15.6%。其中国税收入80万元,与上年持平,地税收入336万元,比上年增加56万元,增长20%。
(二)非税收入577.5万元,比2009年收入实绩481.9万元,增加95.6万元,增长19.8%。主要项目是:
1、镇企业上缴收入120万元。
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2万元(其中计生社会扶养费征收收入80万元,其他收入2万元)。
3、专项资金收入350万元。
4、其他收入25.5万元。
2010年镇级预算收入993.5万元,加上县财政补助收入112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万元,合计总收入2124.5万元。
根据“量财办事、统筹兼顾、适度从紧、保障重点“的原则,结合考虑财政收支增减的主要因素,2010年主要支出项目计划安排如下:
(一) 支援农业和农村“三农”支出1045万元,主要是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水利维护、动物防疫、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救济、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中央和省级生态公益村资金、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等投入和支出。
(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0万元。主要公务员工资福利、计划生育经费、安全生产基金等方面的支出。
(三)教育事业支出70万元。主要是中学教育布局调整资金。
(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万元。主要是行政事业离退休经费、农村抚恤支出。
(五)农林水事务支出76.5万元。主要是农林水事务行政运行经费、补助村民委员会支出。
2010年镇级一般预算支出1708.5万元,加上上解支出416万元,合计总支出为2124.5万元。总收总支对比,收支平衡。
三、坚定信心,克难奋进,确保完成2010年财政预算任务
2010年,我国经济将逐步企稳回暖,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宏观有利因素较多。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回暖的内在基础仍不稳固,财政增收因素不容乐观,结构性减税费等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将持续,财政收入短期内难以实现较快增长。在财政支出方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政策措施,以及中央和省扩大内需项目资金配套、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开展新农保制度等重大民生政策,确保党政部门正常运转及村民委员会经费支出等,都需要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财政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对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困难面前勇于进取,在责任面前勇于承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履行好财政职能,确保今年预算任务的完成。
(一)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科学调控,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控作用,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进一步创新投资融资思路,积极争取上级基本建设投资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我镇大路工业园、东江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实现“筑巢引凤”。三是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做好“组账村代理”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四是继续做好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工作,进一步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确保完成收入任务,保障各项支出需要,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继续强化各项征管措施,挖掘增收潜力,依法应收尽收,确保收入任务的完成,做大政府财力,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工资发放、党政机关运转经费、保障社会低保生活费、五保供养金等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发放,确保财政对教育、卫生、农业、安全生产等支出。坚持量入为出,严格支出管理,确保收支平衡。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三个大幅度增加投入”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沼气、农村公路、农村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大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依托农产品资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支持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动植物疫病防治等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好涉农各类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管理工作,做好生态公益林资金发放工作,保持农业生产环境良性循环。五是建立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障覆盖面,增强农民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厉行节约,集中财力,确保重点支出需要。积极倡导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加大节支力度,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除“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之外的一般性财政支出原则上要比2009年度压减5%—10%。坚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和我省“三促进一保持”工作的资金需求,把财力更多地用于解决事关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
(五)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完善预算编制改革,编制综合部门预算,细化部门专项资金预算,减少追加,规范预算执行。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各项规定,加强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坚决制止“坐收坐支”等违纪违规行为。二是密切关注上级缴励型财政体制的有关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三是稳步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强化绩效评价考评结果的运用,遵循“大事优先、绩效优先”的原则,合理安排财政预算资金,明确“谁支出谁负责”的资金使用原则,实现财政资金支出责任具体化,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四是继续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强化对财政收入、财政专项资金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五是不断深化财政政务公开工作,推行“阳光财政”,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和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2010年我镇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困难同在,让我们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依法监督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加快我镇各项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