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阳城镇2010年年鉴
时间: 2011-11-25 17:25    来源:阳山县阳城镇   点击: - 【字体:

 

 

阳城镇

 

 

2010

区域总面积

平方公里

304.3

村民委员会

21

社区数

5

村民小组数

379

户籍户数

30169

户籍人口数

115539

其中:非农业人口

48049

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

137000

第三产业

万元

48000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02000

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4662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5582

国地两税收入

万元

5700

名优特产

反季节蔬菜、沙糖桔、生态茶、板栗、油茶、西洋菜、马蹄、淮山、蚕桑、名贵花木苗、阳山鸡等

主要工业企业

蚬华电缆厂、荣璟鞋业、美成鞋业、顺龙木业、盈峰矿业、煜阳铸造厂、龙岩二级电站

风景名胜

贤令山、北山古寺、摩崖石刻、水口鱼水风景区、神笔山旅游度假村、鸣翠谷漂流景区、丫叉山风景区、文塔等。

主要房地产

旭阳商业城、光明大厦、光阳花园、连江花园、御景花园、聚龙花园、碧桂园、贤景湾、富百氏、海逸华庭、贤福小区、阳鸣豪庭、骏豪雅苑、通儒一、二、三小区等

                                           责任编辑:罗天木


 

【概况】   阳城镇位于阳山县的中部,是中共阳山县委、阳山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中心镇之一。镇党委下属有35个党支部,全镇拥有党员2630人,镇政府在职在编干部职工138人。水陆交通方便,水线的连江河直贯清远、广州; 陆线的107国道、清连高速路和省道S114线贯穿南北。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锌、钨、铅、煤、重晶石、水晶石等。

工业   抓住清连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和省实施“双转移”的大好机遇,利用我镇矿产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宣传推介活动,筹备矿产、粉体企业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 101368.7万元,同比增长36.1%,招商引资实现110100万元,其中今年14个新项目引资44700万元,历年20个项目增加投资65400万元。根据《阳山县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实施方案》,于20101130日按时关闭阳山县金山水泥有限公司(原阳山县第二水泥厂),并成立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处理关闭后的各种事务。

农业   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实用技术,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注重农业创品牌示范基地建设,其中鱼水的沙糖桔1182亩、西洋菜500亩,五爱的蚕桑300亩,大莲塘的蔬菜600亩,麦冲的油茶500亩,车路的油茶500亩,元江的板栗500亩,畔水的名贵花木苗700亩,黄竹的沙糖桔3700亩。并实行种粮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政策。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19个村委会239个村民小组36万亩的踏山确界任务,占总任务的95%。扶贫开发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大里、蕉湾、河坪、麦冲、雷公坑等5个省级贫困村的集体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有劳力的933户贫困户中有570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占帮扶贫困户的61%

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全面拉通阳山大道(中轴线)。二是通儒城中村改造完成了78%的拆迁任务,第一小区回迁楼投入使用,松树围、大书房的拆迁户全部入住新居。三是松荣大道征地全部完成,拆迁任务完成了98.8%,大道正在抓紧建设中。四是城东工业园完成征地600亩,教育资源整合完成征地135亩,城南市场、江滨路的征地拆迁出台了《方案》,并进入征拆阶段。五是“三边”整治有序推进。六是“三旧”改造的青山煤矿和雷公坑禾镰 试点成功,全镇的“三旧”改造全面铺开。七是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城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整治,面貌焕然一新。八是加大农村公路、水利建设的投入,全年投入308万元,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14公里,维修水利35宗投入136万元。

个体民营经济   全镇累计个体工商户3318户,从业人员6980人;私营企业498家,从业人员10656人,资金数额5087万元;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9家,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3家。全年个体工商户新开业869家,从业人员1735人,资金数额2344.5万元;私营企业新开业62家,从业人员969人,资金数额12027.9万元。

财税金融】   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62万元,同比增长16%。全镇国地两税收入5700万元(其中国税807万元、地税4893万元),同比增长32%。附城信用社年末存款余额3357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21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83502万元。

人民生活   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6438.6万元,同比增长20.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4%。在岗职工人年均工资收入为268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08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5582元,同比增长9%

社会事业发展  文化   积极推进村级“农家书屋”工程设施建设,全镇21个村委会相继建立“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组织与兄弟乡镇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赛等多项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三下乡”活动,全年放映252场,观看人数26万人次,送书6万册。

教育   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镇的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免费入学制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0%,小学生无辍学,初中生辍学率为3%。“普九”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省和国家的要求,小学在校生为4125人;初中在校生为989人。

卫生   镇属村(居)卫生站有29间,乡村医生有35人。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均达到100%。镇卫生院药品采购金额为     200万元,业务收入603万元,疾病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断增强。

人口与计划生育   坚持贯彻落实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实行流动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加大创建“两无”村工作力度。全年共完成上环727例、结扎549例(其中纯二女结扎80例)、补救措施120例,年平均查环查孕率为96.29%。当年的出生率为9.34‰,政策生育率为97.65%,自增率为7.57‰,男女性别比为109100,征收社会抚养费246万元,创建“两无”村16个。

社会保障   全镇农村低保户9972391人、五保户165175人,做到应保尽保。有63466人和26822人分别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占合作医疗覆盖面的100%。新增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660人,其中县外就业1172人,县内就业488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2208多万元。

民主法制   坚持人大的监督制度,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2宗。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着力构建信息公开平台。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城南派出所全年刑事案件立案438宗;治安案件222宗;黄、赌、毒案件22宗,为维护镇的治安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单位负责人名单

党 委 书 记:林光强(2006.8 –      

党委副书记:李神娣(2007.12 –     

 江国平(2009.6-        

党 委 委 员:莫志育(2004.5 -       

             龚万威(2001.12 -      

             胡红烈(2006.9 -       

何桂珍(2004.5 -       

陈逢生(2007.9 -       

蓝家和(2004.10 -      

莫永红(2006.9 – 2010.1

张金和(2007.9 -       

钟燕辉(2007.9 -       

黎建芬(2007.9 -       

徐志访(2009.8 -       

丘继军(2009.8 -       

陈志广(2009.8 -       

周国轻(2009.8 -       

陈玉球(2009.8 -       

人 大 主 席: 林光强(2006.8 -       

人大副主席: 何桂珍(2004.5 -       

      长: 李神娣(2007.12 -      

    长: 莫志育(2004.5 -       

龚万威(2001.12-       

胡红烈(2006.9 -       

杨永芳(2001.12 -       )。

 

 

 

 

 

撰稿:李鹤龄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阳城镇2010年年鉴
时间:2011-11-25 17:25
来源:阳山县阳城镇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