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2008年3月28日)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11-11-25 00:00    来源:阳山县阳城镇   点击: - 【字体:

 

镇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10

 

政府工作报告

 

——2008328在阳城镇第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

 

阳城镇镇长  李神娣

 

各位代表:

我代表阳城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我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以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建设“发展、富裕、和谐”新阳城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更高层次上实施“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阳城跨越式发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破解发展难题,抓重点、破难点、促亮点、谋求取得新的发展成效。

一、和谐干事氛围明显增强。一是抓班子,强化政府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实行“早餐班子碰头会”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执政能力和为民办事能力,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进一步好转。据统计,全年共研讨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97宗,办结90宗,办结率达92.8%。二是实行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开设了“镇班子成员学习十七大专栏”,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三是抓队伍,强化干部素质。努力提高干部的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本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本领和善于学习、调查研究、自主创新的本领。四是抓制度,强化责任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计生层级动态管理》和《镇内设工作机构及人员安排》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五是抓作风,强化工作落实。镇成立了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效能建设工作,进一步解决了一些机关同志存在的作风涣散、纪律松弛、工作飘浮的问题,树立了务实、拼搏、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六是抓好“五民”活动大回访工作。以“到民间、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困、助民富”为主要内容,投入16万元对1500名对象进行了大回访,进一步促进了辖区的和谐建设。

二、综合实力明显增值。2007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5663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工业总产值109890万元,同比增长30.74%;农业总产值25773万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23871万元,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0356万元,同比增长40%;财政收入2268万元,同比增长2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310元,同比增长8.6%。完成辖区税收2147万元,超额完成县下达的税收任务,在全县乡镇中排列第一。我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工业化进程明显推进。我镇在狠抓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支持原有企业扩大规模。据统计,全镇共引进外资17590万元(续建的11个项目增加投资9390万元,新建的7个项目投入8200万元),其中神笔洞旅游区投入770万元,石坳皮坑铅锌矿投入50万元,玫瑰苑投入4300万元、畔水漂流投入1000万元、石坳铅锌矿二期投入400万元、元江养鹅场投入1000万元、鱼水龙产养殖场投入1000万元、阳山鸡研究发展中心投入1800万元、高崀二级电站投入200万元,阳涛精选厂投入1450万元,光辉矿业公司投入120万元,宏达选矿厂投入50万元,美成鞋业投入2300万元,顺龙木业夹板车间投入500万元,双塘种植场投入1000万元、青石岩铅锌矿二期投入1050万元、渔水龙岩电站投入600万元。加强了范村、车路、大莲塘、麻地冲等工业园区的管理,到目前为止已有16家外资企业到工业园区落户。引资发展不但有工业企业、现代农业,还有旅游业和服务行业。到2007年底,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09890万元,同比增长30.74%

四、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进步。一是通过抓品牌、办基地、创规模、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其中鱼水(沙糖桔)、五爱(蚕桑)、高村(蔬菜)、元江(板栗)、黄竹(沙糖桔)、畔水(美国牛蛙)一带开辟连片500亩以上的农业创品牌示范基地。全镇的粮经比例调整为3565,并实行种粮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保障体系。全镇共有1131958117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占合作医疗覆盖面的100%。现有农村低保户943户、五保户157户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全年实现新增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32人,其中县外就业462,县内就业1070,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1300多万元,其次是抓好“冬季招工百日行动”,为县城鞋业输送从业人员630人,超额完成县下达的招工任务。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共维修水利陂头32起,新修“三面光”水利7.5公里,投入37万元建设车路村蓄水池和饮水工程,解决了2000多人食水难问题。在夏收夏种大旱中,全镇共组织16000多人投入抗旱,购买了23台抽水机发放到各村,抗旱总投入15万元,改善灌溉面积4320亩,使大旱之年农作物不改种、不减产。同时,帮助115户贫困户进行农房改造,完善了高标准的鱼水、环城新村、元江等文明示范村。其次是抓好严冬防寒抗冻工作,为全镇6000多户受灾困难群众发放救济金及慰问金达25万元,衣服200多套,棉被190多床,粮食20000多公斤,购买了5台碾米打粉两用机下发到灾区,调拔19台柴油发电机运送到因雪灾而停电的边远山村,使受灾群众及时用上电,顺利度过严冬。

五、城乡一体化明显改善。一是以征地拆迁为载体,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成立了镇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重点抓好碧桂园、中轴线二期的征地拆迁工作,分成七大攻坚破难工作组日以继夜开展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清理了抢放“金塔”5000多只、抢种树苗10000多棵,通过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谈心、讲道理、讲发展、算细帐,使群众的思想从不通到通、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把依法办事贯穿于征地拆迁的全过程,完成征地1700亩。高速路征地800亩、贤令山50万伏变电站征地173亩、灰沙陂征地63亩、暗浪陂至范村城防二期工程征地390亩也分别完成。二是完善城南麦屋围安置点、雷公坑花坑村、麻地冲移民村、畔水三斗移民村、大莲塘梁屋围村、车路岭头塘村等6个中心村建设,规划了鱼水村为生态文明村。同时开展了新一轮交通大会战,水口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并投入25万元实行街、桥亮化,到目前为止,全镇完成村村通公路硬底化63公里,在建的河坪公路还有8公里、车路还有5公里、雷公坑的青山公路还有10公里也预计在20086月完工。

六、维护社会稳定明显好转。镇成立了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维稳专查工作组,涉农问题协调处理工作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维稳和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全镇“社会热点问题调处、民情调研月”活动,建立干部进村入户民情日记制度。对全镇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各种因素、矛盾进行摸底排查。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7宗,办结90宗,办结率达92.8%;城南派出所刑事案件立案471宗,破案133宗;治安案件823宗,查处784宗;黄、赌、毒案件52宗,为维护我镇的治安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七、稳定生育水平明显强化。镇政府为改变全镇计生工作落后的局面,从年初三开始,全体镇村(居)干部取消假期,全力投入到计生工作,并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手腕、铁的措施,全面落实铁的计生任务,特别是45月开展的计生集中服务月活动,我镇以县计生誓师大会为契机,成立了镇计生集中服务月指挥部,把全镇干部分成八大工作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排除万难,强势推进,并且在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安排了近160万元(其中县挂扶单位投入约14万元)的计生专项经费,全力以赴投入计生工作。同时,制定了《计生服务月实施方案》奖罚分明,有效地提高了镇村(居)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统计,全年共完成上环1407例、结扎481例(其中纯二女户结扎94例)、补救措施217例,征收社会抚养费达332.6万元。全镇的人口出生率为11.77‰、计生率为82.59%、自然增长率为7.26‰,平均查环查孕率为88.9%、随访率为95.98%、普查普治率为81.56%,人口性别比为112100。全镇的计生工作实行人定岗、岗定责、责定分、分定奖的计生有效运行机制,在计生集中服务月中处理了12名工作不力的村(居)干部,促进了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八、旅游业和文教卫生明显发展。一是利用优势,借助贤令山风景区和韩愈文化品牌的开发,重点抓好“神笔洞”旅游度假村和畔水漂流项目以及鱼水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二是丰富干部职工和群众的文化生活,组织干部职工观看《村支书郑九万》等电影,积极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同时,组织文艺节目参加市第六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暨首届民间民俗调演,城南村的《蚌与渔夫》获市文艺调演节目二等奖,进一步挖掘我镇传统文化艺术,为创建旅游强镇、文化大镇打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是积极配合县的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做好镇中的撤并工作,实行农村户口学生免费入学制度。四是积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我镇于6月份开展为期12天的灭犬行动,出动车辆达42次,扑杀放养犬达510只。

九、安全生产和森防工作明显加强。一是加强对被炸封煤矿后的管理,派出专人监控麦冲和双塘煤矿,严防死灰复燃,并实行每周一向县府办和县安监局报告制度,有效地堵塞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二是镇村两级齐抓共管,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与各村签定《森林防火责任书》,明确了各村主任为该村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全年共调处山林纠纷18宗,结案18宗,办结率为100%

十、其他各项工作明显提高。一是抓好武装民兵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征兵任务和民兵训练任务。冬季共组织应征青年初检达583人,县检合格的有61人,为西藏、成都、昆明等部队输送合格兵员37人。二是抓好环保工作,实行招商引资环保先行,坚决禁止工艺落后、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辖区,全年共举办两期环保知识培训班,参班人数达352人。三是抓好班子补选工作,依法依序补选出镇长1人、副镇长1人。四是抓好殡葬改革工作和“两道两区”的清坟工作,全镇形成丧事简办、文明治丧的社会新风尚,彻底打击封建迷信活动,坚决杜绝遗体土葬行为,全年的火化率达100%。五是抓好送温暖和关心老干部工作、利用传统节日慰问特困老干部,并组织老干部37人外出汕头、潮洲等地参观学习。六是抓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平息了“9·28”通儒村部分村民到镇、县两级政府上访闹事的事件。

2007年,我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全体干部职工和全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阳城镇人民政府,向全体干部职工和全镇人民以及一直支持我镇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致以衷心的感谢!

 

二、2008年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200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县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落实县委提出的“思想解放年、工业突破年、社会建设年”,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发展、富裕、和谐”新阳山为总目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城镇化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后花园”建设为带动,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发展民营经济和壮大园区经济为重要途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更层次上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大提速、大发展、大跨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镇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农业总产值增长9%;第三产业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40%;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9%;人口增长率控制在6.6‰以下。围绕上述目标和任务,要着重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工业化建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构建经济跨越式平台。力争引进21000万以上的项目和5500万以上的项目。实施“放、扶、优”三字诀,即放手、放胆、放开、放活;扶持优势行业、扶持优势企业、扶持优势产品;优化氛围、优化政策、优化服务、优化条件。把镇内骨干龙头企业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载体,引导民营企业向集团化发展,促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实施亲商、惠商工程,创新招商方式,加大重点及在建项目的建设力度,强化项目的跟踪落实,对已签约的项目分别施策,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对一些新项目实施重点督导,促其尽快竣工投产。

二、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推动产业化进程

进一步加大调整农业布局的力度,把抓项目、抓特色、抓服务贯穿于农业工作的始终。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强化对全镇果品蔬菜种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农产品的质量监控,以绿色无公害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为重点,充分拓宽我镇农产品在珠三角和港、澳市场的销售空间。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加强旅游、观光农业建设,根据我镇现有的资源和较好的生态环境,积极运作,内引外联,寻求一切合作机遇,全面启动旅游、观光农业,以此实现农业发展新突破。加快农业项目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我镇传统农业的优势,通过积极跑、积极引、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的同时,把更多的农业项目引进来。大力推行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做到“规模经营强镇、特色生产富民”,着重抓好鱼水、五爱、高村、元江、黄竹等村的种植示范,辐射带动周边的发展。加大服务力度,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走科技兴农之路,积极推进网络到村、信息进村农业信息化工程,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构建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平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

加大总体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发展规模20万的城市建设力度,科学确定城镇的功能、规模和发展目标,抓好总体规划修编和详细性规划的落实,进一步突出阳城作为阳山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核心地位,主动配合县重点工程建设,抓好中轴线、碧桂园、城防工程、暗浪陂千贸鞋业、范村工业园、松荣市场、畔水漂流等征地拆迁工作;协助做好清连高速路、文塔大桥、文塔市场、城南商业中心、自来水厂二期工程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有关工作。继续推进县城“一环、两岸、三桥、四纵、五横”的现代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增强聚集人流、物流的能力,提升县城档次。进一步强化城镇管理,培育市民的文明观念,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经常化和长效化。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整合城镇资源,盘活城市资产,推动物业管理,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四、加强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要树立发展大旅游的思想,以招商引资为主,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促使神笔洞景区、畔水漂流景区早日建成开放。同时,借助中国四驱越野车节的举办、贤令山风景区、北山寺二期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大力开发周边景点,建设旅游购物一条街。进一步打响“自然生态、韩愈文化、民族宗教”等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带动相关行业的相互发展,把阳城旅游经济做活、做热、做旺,成为集生态、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五、加强节约型政府建设,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一是开源聚财,增加财税收入,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农业产业和第三产业,培植财源增加收入。二是加强税源调查,摸清税源底数、强化财税征管。严格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努力提高税收质量,做到应收尽收,努力完成县下达的财税征收任务。三是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的原则,合理科学地安排支出,在保工资、保运作、保稳定的前提下,多方筹措用于发展的资金。四是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和专项资金,完善我镇与县财政利益共同体机制,确保重点支出和财政收支平衡。五是深化财税改革,进一步抓好公有资产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六是增加非税收入,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和加强物业管理,积极提高非税收入。七是探索建立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和养老补贴制度。

六、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做好规划,强化从源头上预防污染和保护环境。加强监控,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招商引资做到环保先行,坚决禁止工艺落后、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辖区。二是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抓好麦冲、双塘煤矿炸封后的管理工作。三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认真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政策。四是继续推进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等的招拍挂各项工作。五是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用好、管好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加快营造速生丰产林,切实搞好生态镇、生态村和绿色家园建设。六是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效益型社会。

七、加强其他各项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继续巩固和扩大“普九”义务教育成果,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制度,扎实推进现代公民教育。充分发挥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做好送戏、送书、送电影的文化“三下乡”活动,加大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力度,继续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努力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为我镇创造教育强镇奠定坚实基础。积极举办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2008年的端午节前后举办一次龙舟赛,协助县搞好全民健身广场,弘扬奥运精神,不断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争创全国体育先进镇。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建立和健全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计生工作的“两个决定”和“三为主”方针,突出抓好当年出生节育措施的落实;突出抓好当年政策外生育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突出抓好连续两次应查环查孕未查的对象的跟踪落实。强化领导、强化依法行政、强化机制创新、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宣传教育、强化督查和经常性考核。巩固和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开展国防安全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积极完成县下达的征兵任务。抓好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巩固双拥工作成果。加强档案、统计、人防、妇女儿童、宗教、移民、扶贫、殡葬管理等工作。

八、加强以人为本体系建设,构建和谐阳城

一是认真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三是积极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充分发挥镇献爱心助贫困协会的作用,高度关注和关心弱势群体,认真解决困难群众的现实问题。同时,加大投入,切实解决住房难、读书难、行路难、饮水难和看病难等“一保五难”问题。高度重视和维护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四是创新扶贫开发新路,大力推进科技、教育和智力扶贫。继续抓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调动驻村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帮助驻点村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集体经济。五是做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工作,依法打击私宰生猪和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营造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六是以铁的手腕抓好安全生产,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七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把维稳放到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以及非法传销行为,积极开展群防群治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信访新条例,建立和健全接访制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想方设法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预防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机关效能

 

 

 

面对当前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面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新矛盾,面对人民群众希望提供更多优质、高效公共服务的新要求,下大力气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抓好今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在420日前全面完成。坚持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加快推进村民、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个体劳协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管理创新。坚持量力而行,勤俭办事的原则,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决策责任,规范决策程序,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继续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公务员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严格兑现奖惩。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营造团结一致谋发展、齐心协力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共同经历了发展的艰辛,见证了发展的成就,分享了发展的喜悦。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实干,发奋图强,为建设“发展、富裕、和谐”的新阳城而努力奋斗!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2008年3月28日)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1-11-25 00:00
来源:阳山县阳城镇
关闭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