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阳山县统计局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时间: 2007-04-01 00:00    来源:阳山县信息中心   点击: - 【字体:

 

阳山县统计局关于200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县委、县政府以“发展、和谐”为主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对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三化一园”发展战略;按照“兴工强农富县、促旅活商开源,统筹全面发展”的思路,围绕建设“工业阳山、创新阳山、和谐阳山”的要求,促使全县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健康、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十一五”规划的开门红。

一、综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据核算,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2.43亿元,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13.33亿元,增长19.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823.141.1,相比上年的38.121.94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了1.21.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3个百分点,发展势头良好。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7502元,比上年增长17.1%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成效,全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01.2,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升了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0.3,价格总水平并没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而是温和上升。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可支配财力明显增强。全年实现地方预算内收入14214万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工商税收10038万元,增长23.7%;财政总支出54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

劳动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1.9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24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4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28万人。年末城镇以上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类型的在岗职工1.75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考核任务。2006年,全县劳务输出12万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新增转移输出10033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43%;培训农村劳动力5237人,其中培训农村青年4119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5428个,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6%;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43人,大大超过市下达88人的计划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全县共引进项目81宗,合同金额10.98亿元,实际投入资金4.96亿元,加上2003-200558个在建项目06年投资2.46亿元,2006年实际总投资为7.42亿元,投产项目达50个。32个主要投产工业项目实现产值7.78亿元,缴纳税金3065万元,安排就业3784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11亿元、1102万元和1568人。新引进矿产资源加工项目20多个,做大做强资源型产业取得新突破。2006年成功举办了71个项目、总投资超22亿元的“7·06”重点项目庆典活动,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共引进“三资”企业9家,合同利用外资77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6.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倍、6.8倍和3.2倍。招商引资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6719户和324户,合计注册资金达到10.5亿元,从业人员超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粤北行”被初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并于2006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食品行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我县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总量比较小,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化进程较慢,总体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二是农民增收压力大,破解“三农”问题仍需努力;三是基础设施仍不适应经济快速协调发展需要,建设用地紧张、资金短缺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尚未解决;四是交通条件的制约增加了招商引资的难度。

二、农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43亿元(未包副业),比上年增长8.1%,其中种植业产值10.41亿元,增长5.8%;林业产值0.78亿元,增长22.7%;牧业产值5.64亿元,增长11.4%;渔业产值0.52亿元,增长9.9%,其余为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7.56万亩(含大豆面积),比上年增加1.6万亩。粮食总产量14.31万吨,比上年增加2541吨,亩产粮食301公斤,比上年下降5公斤。其中稻谷产量9.8万吨,比上年增加1126吨。大部分经济作物增长较快,如油料作物产量10881吨,增长10.5%。蔬菜种植面积34.26万亩,比上年增加1.42万亩,增长4.3%;产量36.73万吨。水果总产量2.65万吨,增长33.2%

林业生产继续增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造林面积64127亩,比上年增加23845亩,迹地更新面积23518亩,比上年增加18070亩,成林抚育面积36838亩,比上年增加25900亩,木材采伐量34214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3163立方米

畜牧水产业保持增长。年末生猪存栏量24.53万头,生猪出栏量45.63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9%6%;家禽年末存栏207.3万只,其中三鸟175.9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下降9.7%;当年出售和自宰的家禽466.37万只,其中三鸟459.6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6.5%14.7%;肉类总产量3.93万吨,比上年增长8%;水产品产量0.55万吨,比上年增长5.8%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7.37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286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68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1.9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有效灌溉面积13.73万亩,比上年减少1.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8.62万亩。

农业产业化硕果累累。引进温氏阳山分公司、阳山鸡公司、东江海鲜。粤普蔬菜公司等10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开发项目,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全省101个试点之一,“一村一品”专业村增至40个,淮山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从事专业化生产的农户达1.2万户,我县成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2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6.45亿元,增长33.5%。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49亿元,增长2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7亿元,增长28.1%。规模以上工业分类型看,重工业完成产值16.2亿元,轻工业完成产值0.25亿元;分企业性质看,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9亿元,集体工业完成产值0.12亿元,私营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95亿元,其他工业完成产值8.59亿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目前我县共有建筑业企业3家,全年完成产值6469万元,比上年增长16.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8.5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亿元,增长54.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48亿元,增长88.2%;其他投资完成9.34亿元,增长22.2%;房地产投资完成0.76亿元,增长76.8%;城镇私人完成投资0.71亿元,与上年持平;农村私人投资完成2.42亿元,增长48.9%

五、贸易和金融业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22.5%,其中: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7.29亿元,增长23.1%,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12亿元,增长2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68亿元,增长17%,餐饮业零售额1.56亿元,增长65.9%。全年出口贸易创汇实现60.9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1%,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2.9万美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76.55万美元,增长3.22倍。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亿元,比年初增22.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1.92亿元,比年初增长19.7%,企业存款余额4.44亿元,比年初增长19.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7.26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6亿元,比年初增长21.2%。农业贷款余额为3.21亿元,比年初增长20.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货运量312万吨,比上年增长16%,客运量980万人次,增长19.8%;实现货运周转量27808万吨公里,增长16%,旅客周转量39950万人公里,增长19.8%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电信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63万元,比上年增长3.3%。邮政业务总量完成881万元,增长28.5%。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万门,比上年增长5.3%。全县固定电话用户、电话机数分别为5.75万户和9.42万部,分别增长2.1%1.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4万户,比上年增加0.64万户。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3954户,比上年增加964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我县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取得圆满成功,成为继清新之后的广东省第二个旅游强县,为今后我县旅游业乃至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动力和机遇。全年各景点接待游客149.78万人次(包括接待站接待),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广东第一峰接待游客22.57万人次。全年旅游企业营业收入1.1亿元,增长18.4% 

七、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06年,全县小学招生5987人,在校生59790人,毕业生10200人。普通中学招生12486人,其中高中招生1832人;在校生34808人,其中高中在校生5194人;毕业生10980人,其中高中毕业生157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61.4%,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100%61.3%。阳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1832人,毕业生200人,专任教师70人。清远技工学校阳山分校全年共培训各类技术型人才7000人,比上年增加3515人,大部分毕业生走向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科技事业积极推进2006年,我县申报科研项目57项,涉及种植业、畜牧、林业、农产品加工、医疗、教育等行业,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申报省级项目22项,市级项目9项,县级项目25项。认真做好科技项目成果鉴定工作,组织专家对我县2个科研项目进行成果验收,并将其中1个项目的研究成果推荐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科技活动月”、“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期间,利用广播、电视和公开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等知识,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共派发宣传资料1200多份,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接受咨询3200多人次,赠送各类科技书籍及资料15000多份。

八、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拥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广播电台各1个。图书馆藏书7.5万册。体育馆举办各类运动会15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7000人,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得3块金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2万人。全县有电影放映单位3个,全年放映电影1280场,观看人数达38万人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卫生事业成绩显著。2006年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30.14万人,覆盖率为66.08%。累计有9389人享受到住院补偿,补偿金额为95.57万元。全县住院分娩率为90.01%,婴儿死亡率为12.41‰,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8‰,无发生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65‰2006年积极地完成了“7·15”抗洪救灾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

九、环 境 保 护

环保工作继续加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个,污染源治理完成投资金额513万元。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922.7吨,比上年减少1709.1吨,二氧化硫去除量2107.5吨,比上年减少1537.5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06万吨,达标率99.8%,比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8.63%,比上年下降1.32个百分点。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速有所提升。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3.63万人,比上年增长0.58%,其中非农业人口7.5万人。人口出生率10.76‰, 比上年提高1.51个千分点,死亡率4.99‰,比上年下降0.1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77‰,比上年升高1.69个千分点。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629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比上年增加8.1%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加强。全年有27446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1701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18746人),8526人参加工伤保险,7030人参加失业保险,1940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7676参加生育保险。各项基金总收入7376万元,各项基金总支出6019万元。全年离退休人员5847人,支付离退休费3708万元。全年列入低保对象847320151 人(其中城镇5401805人,农村793318346人),比上年增加了276户。全年共发放低保救济金633.6万元,比上年增长8.4%,达到了应保尽保的要求。全县共有五保户1913人,其中敬老院供养的348人,分散供养的1565人,供养标准统一为每人每月90元。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15张,收养4人,敬老院14个,床位392张,收养人数348人。

 

 

注:1、本公报数为2006年度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的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的增长速度为名义增长速度。

3、各项指标均使用相同口径数据进行对比。

阳 山 县 统 计 局

00七年四月一日

附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减%

粮 食

万吨

14.31

1.8

      # 稻 谷

万吨

9.8

1.1

      # 大 豆

万吨

0.41

4.5

    花 生

万吨

1.09

10.5

    木 薯

万吨

4.04

39.3

    玉 米

万吨

2.23

-0.4

    蔬 菜

万吨

36.73

-5.9

    水 果

万吨

2.65

33.2

    茶 叶

22

-21.4

    生猪出栏量

万头

45.63

6

    家禽出栏量

万只

466.37

6.5

    肉类总产量

万吨

3.93

8

    水 产 品

万吨

0.55

5.8

 

 

附表2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增减%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64470

94.8

#  

万千瓦时

119227

145.0

 

万千瓦时

45243

26.5

铁矿石铁精粉

 

21.13

-15.0

       

 

54.86

1.8

    塑料制品

848

-32.9

       

38066

198.0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阳山县统计局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时间:2007-04-01 00:00
来源:阳山县信息中心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