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水村三年帮扶规划
为贯彻落实新时期精准扶贫的要求,根据省、市、县的安排,由阳山县广播电视台负责阳山县秤架乡漏水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时间为三年。结合漏水村经济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目标任务
通过帮扶单位的扶持和贫困村、贫困户的自身努力,到2018年底,确保完成如下目标:
(一)村集体经济方面。通过入股水电站,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二)贫困户方面。确保50户贫困户能在政策上享受应保尽保。
(三)基础设施方面。通过全面实施村道硬底化、完善村自来水设施、村生活垃圾管理,使漏水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二、帮扶规划
(一)经济建设规划
1.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加大对漏水村中蓬茶经济合作社的经济、技术、人才投入。进一步整合村丢荒耕地,扩大中蓬茶种植基地。
2. 贫困户脱贫规划。
(1)产业脱贫:成立经济合作社,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经营”原则,促进相应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漏水村整体经济水平,带动漏水村农户稳定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
(2)就业脱贫: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充分就业。
A.通过兴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吸收解决贫困户在当地就业问题。
B.雇佣本地贫困户做保洁员、护林员等,解决本地35-50岁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
(3)学业脱贫: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辍学。
A.对于贫困户正在就读高中、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校的子女进行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提高贫困户家庭自我发展能力。
B.结合春节慰问,对于读初中、小学的小孩每人给予一定的文具费,鼓励贫困户小孩读书。
(4)福利脱贫:确保50户贫困户家庭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以及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A.对贫困户的生活保障帮扶,帮助部分贫困户,主要是老人购买当地的养老保险,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
B.对贫困户的医疗保障帮扶,引导和扶助贫困户,特别是患病的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帮助解决其病患方面的后顾之忧。
C.对认定为危房且有意愿修缮危房的贫困户给予适当资助。
(5)安居扶贫:确保有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完成危旧泥砖房改造。
3.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交通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力争加大投入完成安家水、桥坑等村小组的巷道硬底化。
(2)水利建设。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期间,计划投入资金力争完成安家水村小组的水利项目建设。
(3)加强村文化教育设施建设。落实村小组的体育建设场地建设,丰富村民日常生活节目,满足随着经济发展对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4)居住环境改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切实解决“脏、乱、差”的问题,做到“三清三建”,即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计划放置垃圾桶12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
1.加强村委班子建设。宣传部与漏水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完善村党支部各项设施。加强漏水村两委班子建设。组织村党员干部学习当前形势、党的政策、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技术培训,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进一步开拓思路,增长见识,提高能力,提高村“两委”班子科学发展和带头致富的能力。
2.加强制度建设。帮助村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管理有制度,办事有章法,行为有准则。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村民会议等制度,引导村民实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定期上墙公布村重点事项和财务收支情况,促进干群关系和谐。
3.加强村委团队建设。加强村委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定期开展“两学一做”专题讲课,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党性和工作纪律性,为明年村级换届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三)社会事业建设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营造农村文明新风。
1.通过学业扶贫、就业扶贫、技术培训等措施,提升漏水村劳动力素质,为村的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2.通过福利扶贫,卫生医疗室的加大建设投入等措施,提升村的医疗卫生水平,同时也增强村民的医疗卫生意思,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保障。
3.通过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建设投入措施,改善村容村貌,给村民构筑一个思想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精神粮食。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广播电视台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台长任组长,广播电视台各部门工作人员为小组成员。林志康同志具体负责扶贫开发工作,负责与各级党委政府及省市扶贫部门的沟通联系,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政策规定和最新动态;定期召开会议,做到工作互动,资源共享,扶贫共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落实规划到户,实行动态管理
按照扶贫开发要求,加强精准识别,对贫困户进行逐户登记造册,建立帮扶台账;结合实际,按照“科学客观、符合民意、切实可行”的原则,针对贫困户不同情况,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脱贫计划,分步组织落实;提高扶贫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关资料全部录入电脑,及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
1.多方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管理
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监督,专人负责,严格资金投向、使用范围和报批手续。用于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资金,必须有驻村干部、受扶持贫困村负责人和贫困户的签名,保证专款专用。不断创新社会扶贫方式,加大舆论宣传,搞好政策引导,采取激励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2.加强督促检查,提升工作成效。
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对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等情况及时上墙公布,主动接受当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监督,确保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