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阳山县县镇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 2019-05-22 15:56    来源:本网   点击: - 【字体: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设县镇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根据市卫生计生局《转发关于印发广东省医联体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清卫〔2018〕141号)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自愿组合、区域协同、方便群众的原则,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壁垒,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建立医疗资源纵向联合体,形成责、权、利明晰的区域协同服务模式,探索决策、执行、监督、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医联体建设建立以县人民医院为主体医院,各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医疗联合体”模式,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让广大群众就近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升群众医改获得感。

    (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连为一体,建立结构优化、互为依存、优势互补的联营关系,医联体内实行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趋势。医联体改革实施后,乡镇卫生院建设得到进一步规范,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医疗费用不断降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就诊人次数和县域内住院率。

    (二)实现互联网+信息互通。探索远程紧密型实时对口帮扶新机制,依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技术帮扶,通过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实施远程医疗质控、远程实时医学影像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及心电脑电诊断、远程实时继续教育的医疗管理同质化,实现“省—县—镇”医疗数据、医疗资源实时共享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三、主要措施

    (一)理顺管理体制

    1.组建由阳山县人民医院、江英镇卫生院、青莲镇卫生院、杜步镇卫生院、太平镇卫生院、杨梅镇卫生院、七拱镇中心卫生院、阳城镇卫生院、大崀镇卫生院、黎埠镇卫生院、小江镇卫生院、黄坌镇卫生院、岭背镇卫生院、秤架瑶族乡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的阳山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充分发挥县人民医院的医疗资源、业务技术、管理理念的推动作用,统筹全县卫生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力争用两年时间(2019-2020年)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阳山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下设的阳山县人民医院、江英镇卫生院、青莲镇卫生院、杜步镇卫生院、太平镇卫生院、杨梅镇卫生院、七拱镇中心卫生院、阳城镇卫生院、大崀镇卫生院、黎埠镇卫生院、小江镇卫生院、黄坌镇卫生院、岭背镇卫生院、秤架瑶族乡卫生院各设一名院长及若干名副院长。

    (二)完善工作机制

    1.坚持“七个不变”原则。即:行政隶属关系不变、资产性质和所有权不变、政府拨款渠道和方式不变、医院执业范围和经营性质不变、医疗责任的主体不变、在职干部职工身份不变、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方式不变。

    2.建立“五项制度”。即:公开选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专家下沉制度、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基本药物制度。

    3.实行全员聘任。按需设岗,择优竞聘,岗变薪变,合同管理,探索建立编制备案和动态调整管理机制。

    4.建立规范高效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医疗机构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报告制度、会计师制度、第三方审计制度,完善药品、设备、耗材采购制度,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2)全面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医疗机构考评机制,健全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涵盖社会效益、服务提供、质量安全等内容,重视卫生应急、对口帮扶等公益性工作,将落实医改任务列入考核指标。

    (3)积极探索符合医疗行业的特点绩效工资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医疗机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突出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技术难度、风险因素、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指标,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关键岗位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

    (三)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促进医疗资源整合和下沉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和按劳取酬的分配激励机制。县人民医院按有关规定负责制定绩效考核办法,要将基本医疗质量、公共卫生服务、业务发展、人才培养、内部管理、外转比例、群众评价和区域健康指数等核心要素,作为考核评价工具框架,待遇向一线人员、技术岗位和学科骨干倾斜,打破“大锅饭”。

    (四)建立医疗资源下沉制度

    1.开展“网络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医院”建设,在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和159个村卫生站建立网络医院和远程会诊中心。

    2.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以“网络医院”为抓手,将县-镇-村密切联系在一起,在阳山医院集团的管理下,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之间,开展双向转诊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小病在村卫生站、病情不重在镇卫生院、大病在县人民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

    3.建设医学中心。建立并完善阳山医院集团血液透析中心、区域数字化病理中心和医学检验中心,与乡镇卫生院签订了检验病理诊断技术服务协议,逐步实现集团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进一步推动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提高了阳山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4.探索基层卫生院片区管理新模式。根据县域内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和区域分布,确定划分为阳城镇、七拱镇、黎埠镇、岭背镇四个片区,建立县域内片区管理模式:县级医院根据各片区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医疗力量,确定以“科对片,片对院、院对站”的方式,即县级医院以1-2个重点专科为主与各片区卫生院建立密切帮扶关系、片区内乡镇卫生院主要由中心乡镇片区卫生院联系帮扶、村卫生站由所在辖区卫生院联系帮扶的三级医疗机构联动的模式,并明确各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打造“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达到“做强做大中心片区卫生院、做全做精边远山区卫生院、中间卫生院保持基本功能”的目标。

    (五)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1.落实《阳山县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要求,确保“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逐步建立分级诊疗机制,推行“基层首诊、急慢分诊,双向转诊、连续服务”,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将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放在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对于疑难病、复杂的患者转至县级医院治疗,将术后康复的病人转到乡镇卫生院治疗。

    2.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下基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并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基层,强化健康管理,探索建立慢性病系统管理模式,推进慢性病分级诊疗,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3.加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落实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标准,为签约人群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家庭医生服务。推进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加大全科医师招聘和培养力度,支持县级医院部份专科医师转岗为全科医生。将有资质的村委会计生专干、社工、义工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考核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拨付以及绩效考核等挂钩。

    4.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医疗服务标准化、服务流程便捷化、业务工作高效化、医院管理精细化。发展区域远程医疗服务,通过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区域诊疗服务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医联体是改革深水期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各医疗单位和县属各有关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不折不扣严抓落实。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把握重点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动员,正确引导舆论。重点宣传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给群众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让广大群众都能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实现就近就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费用降低的改革目标,同时,也要及时宣传医联体改革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

    (三)强化督查、及时总结。医联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医联体改革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调研,县人民医院要根据本工作方案制定各项改革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评估总结,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阳山县县镇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22 15:56
来源:本网
关闭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