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作物标准后由周边农田消纳,不外排。初期雨水经初期雨水池收集沉淀后用于厂内抑尘,不外排。洗砂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全部循环使用,不外排。则项目产生的废水不会对区域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的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①破碎、制砂和筛分粉尘 项目破碎、制砂和筛分均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筛分机、制砂机设负压集尘装置,破碎机设负压集气罩,仅转运过程中有少量粉尘逸散出来。车间内负压捕集粉尘的效率按95%算,将负压收集后的粉尘引入脉冲除尘器处理,然后引至一根15m高的排气筒P1(一期)和P2(二期)排放。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全部回用于生产。粉尘排放浓度可达到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的要求。由于大部分颗粒物在车间厂房内被阻拦,仅转运过程中有少量粉尘逸散出来。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生产车间内安装喷雾降尘装置,并增加对生产车间内的清扫、洒水频率,使车间内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加快沉降速度,进一步缩小颗粒物的散落范围,并对车间内空气进行强制通风扩散,厂界无组织监控点的粉尘浓度能够满足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要求。 ②堆场、铲装、运输、输送扬尘 堆场、铲装、运输、输送会产生一定量的扬尘。本工程拟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工艺设计上尽量减少生产中粉尘的产生环节,选择本行业中目前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其可减少粉尘跑、冒现象;物料采用提升机等密闭式输送设备,同时尽量降低转速和转运点落差,以减少粉尘外逸;产品破碎后的物料堆存于车间内;厂内物料装卸、倒运及物料的堆场采用喷水增湿措施减少扬尘;厂区地面应经常清扫,同时洒水抑尘。使厂界无组织监控点的粉尘浓度能够满足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要求,对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③磨粉废气 根据工程分析,约700t/a磨粉粉尘进入余风系统中,再通过余风脉冲除尘器进行除尘后引入P1(一期)和P2(二期)进行排放,可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要求。 ④活化粉尘废气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设三台连续改性活化机,配套设置双旋风+脉冲袋式除尘器对改性和包装工序进行收尘,除尘后引至15m高的排气筒P3排放,可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要求。 ⑤厨房油烟 厨房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净化率为60%以上),排放浓度为1.6mg/m3。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的浓度能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小型规模标准。 经上述措施处理后,本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3)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的噪声源主要来自各类生产加工设备运行以及装卸过程,经墙体隔声、距离衰减、绿化带吸声等作用后,厂区噪声值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则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结论 沉淀池污泥经收集后可作为建筑材料外售给水泥、制砖等行业进行综合利用。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经收集后返回生产线重新再利用。废石料妥善收集后外售处理。生活垃圾按指定地点堆放,由当地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并对垃圾堆放点进行定期消毒,以免散发恶臭、孽生蚊蝇。 (5)土壤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在厂区做好相关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厂内一般不会发生污染土壤的事故,但为了防止土壤污染,建设单位应加强厂区的管理,做好过程防控措施,避免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因此,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土壤的影响可接受。 (6)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经分析,本项目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其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可靠,从环境风险角度而言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