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阳城镇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时间: 2024-06-19 17:21    来源:本网   点击: - 【字体:

 

  一、工作目标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社会保障、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2024年1-4月,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9亿元,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额1.05亿元;1-5月财政收入约3859万元。主要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增资增产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进“放管服”和数字政府建设,抓好企业服务工作。落实企业联系机制,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等方式走访企业30余次,切实做好各项惠企政策的落实。积极协助工贸企业做好2024年4月洪灾受损情况申报、核查,复工复产工作。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

  重点项目加快落实。阳山县水晶背抽水蓄能项目已完成预可研阶段正常蓄水位初步研究、预可研阶段枢纽布置方案初步比选研究、部分地勘及试验工作;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阳山段已完成21.93公里丈量,占比完成95.31%,工程已完成接管11.5公里,占比完成49.98%。省道250线韩愈大桥至五爱段扩建工程征地项目已丈量土地约580.7554亩,已征用土地约521.093亩,已发放征地金额约3658.2893万元。有序推进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13个项目。

  (二)以“头号工程”力度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粮食安全网扎实扛牢。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镇春耕粮食播种面积1.4838万亩,其中水稻0.7625万亩,玉米0.625万亩,大豆0.0963万亩。水稻实现良种化100%。2023年阳城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镇级验收和第三方复核。稳步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完成建立全镇农村可流转资源并形成资源库。大莲塘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顺利落地。稳步推进五大农业产业发展,其中清远鸡(阳山鸡)出栏约55万只、存栏40万只,清远丝苗米种植面积约0.6万亩,阳山西洋菜种植面积约0.1116万亩,阳山玉米种植面积约0.625万亩。着力发展枸杞菜产业,全镇种植面积约0.25万亩。利用闲置山林地种植约0.02万亩麻竹笋,让更多“小特产”成为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

  乡村面貌明显改善。21个村委会已推行人居环境长效保洁机制。完成清连高速沿线50余栋农房外立面改造,高速沿线风貌焕然一新。投入约80万元,组织开展多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2023年鱼水典型村加快培育中,2024年大莲塘、范村、五爱、水口等村拟培育典型村规划正在设计中。规范开展宅基地建房审批,审批通过30宗。

  县城更新行动加快实施。常态化抓“六乱”工作,市容市貌明显提升,清理、劝谕占道经营和流动摊贩1043次。阳山县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第二期)涉及28个老旧小区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纸等的编制。城南对面冲道路、城北陂头坑道路征地拆迁有序进行。完成主干道两旁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14栋。加快推进城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思贤路与江滨路连接线建设完成丈量土地2.5647亩,领取补偿土地面积1.3009亩,涉及拆迁房屋共13户21座已全部丈量,其中11户19座已领补偿款。常态化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城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

  生态旅游稳步发展。旅游景区旅游接待人数约17.5万人次,旅游收入收入达到788.21万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推动民宿经济发展,做好“三地活化”文章,累计建成伴山民宿等民宿9家。辖区在册民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约0.5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3万元。积极盘活水口片区旧厂房、旧学校等闲置资源,结合韩愈文化、自然资源风光等资源,全力打造水口旅游休闲点。

  (三)着力推进绿美阳山生态建设,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绿色发展底色越擦越亮。乡村绿化成效显著,开展义务植树200多场,发动社会力量2万多人次,筹措社会资金约70万元,打造“四旁”“五边”绿化点位190个,植树31079株,建设绿化景观路44条,绿化长度约125公里,打造公共休闲绿地42处,培育绿化庭院26个,培育景观生态林16个。协助完成城北、石坳村林分优化改造1529亩。抓好48棵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认真落实好森林防灭火“清远阳山经验”,交出零森林火情答卷。落实“互联网+智慧河长”机制,镇村两级河长巡河次数1140次,发现并整改问题8宗。

  生态治理持续加强。实施红火蚁防治面积约280亩。完成2024年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任务。完成4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整改。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协助做好暗浪陂480吨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接驳和7座PPP模式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完成大里拆旧复垦项目82亩树苗种植。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整改土地卫片执法图斑30宗82.21亩。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民生福祉

  民生底线切实兜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及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累计发放金额超618万元。积极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征缴工作,参保率分别达93.3%和96.18%。5户危房改造有序进行。全镇共新增转移富余劳动力1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1%。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缝纫巧手”工程,抓好“扩大与促进就业”民心工程落实,为各招工单位输送60多名员工。完成适龄青年兵役登记共639人,为部队输送了10名优质兵源。

  减负便民成效显著。深化政务服务“就近办”,继续加大“粤智助”机应用推广工作,办理业务量20650笔,服务群众6241人。全镇、村两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累计为民办事4432件,满意度达97.3%,节省群众办事的人力物力约13.30万元。认真受理“12345”热线工单,处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件1619宗,办理率100%。大力实施“双百工程”,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五)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劝导交通违法行为5.8万余次,开展交通联合执法6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85起,在国省道沿线15处村庄路口安装减速带。排查非煤矿山、危化品、娱乐场所、“三合一”等各类企业经营单位安全隐患近3550多家次,整治安全隐患623处。持续深化推进“拆违、破网、开窗、治电”工作,鼓励开设逃生窗203个,劝导拆除防盗网41个,排查电动自行车200余辆次,发放宣传单张8000余份。全力做好2024年4月强降雨防汛救灾工作,投入资金140万元,参与抢险救援人员3450余人次。

  社会环境安全稳定。充分发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作用,调处矛盾纠纷案件20余件。深化“网格化+信息化”建设,“粤平安”系统上传并办结事件6042宗。强化信访化解,接待来访群众65批180人次,办结一体化信访系统信访件18件。排查矛盾纠纷43件,成功化解20件,实现全国两会特防期期间无发生重点人员进京到省上访事件。抓好532名在管精神障碍患者、34名社区矫正对象、300余名安置帮教对象的管理。开展禁毒、扫黑除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等专题宣传活动400余场,向群众派发相关宣传资料约3万份。

  (六)勇于担当作为,全面提升政府效能

  政治建设不断强化。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环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持过“紧日子”,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严肃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镇纪委共受理办理问题线索5件,立案5宗,处分处理党员2人,全镇上下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履行政府职能。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件。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法治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挥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作用,成功调解人民调解案件55宗。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服务群众800余人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受理办结行政许可审批案件23宗。全面落实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财务公开,认真执行重大决策程序,进一步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度。

  三、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不足与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并存,镇域经济增长不快,增幅不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明显。二重点项目推进,尤其综合执法、环保和安全治理任务艰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行政执法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培育壮大工业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不断优化服务效能。服务好企业,力促荣璟鞋业二期扩建,金淘精密、联合铸锻等增资增产。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加快水晶背抽水蓄能项目、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等项目建设。

  做优做强特色农业。紧抓县五大农业产业发展机遇,全力发展阳山鸡、丝苗米、西洋菜等产业。着力打造黄竹、元江、车路枸杞产业带,鱼水、湟池、高村丝苗米产业带,水口、五爱、鱼水蚕桑产业带,山区片空心村麻竹笋产业带等多个产业带。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遏制违法用地行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做好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高标农田建设。

  纵深发展全域旅游。深化“农、文、旅、体”融合,支持神峰关景区发展壮大经营规模,在大莲塘、畔水等县城周边发展亲子采摘园,大力推广连乡别院、伴山民宿经验,继续做好“三地”活化,在县城周边及水口片区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业。

  (二)全力以赴大抓人居环境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建强镇村发展载体。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加快推进省道250线扩建项目以及城东四横路建设,不断提高城东新区的承载能力,利用好城东新区已征收的土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企业落地见效。

  狠抓县城扩容提质。全力推进城南片区和城东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思贤路至江滨路连接线建设、阳山县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第二期)等项目,不断提升城中村人居环境。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形象。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鱼水村、范村村、五爱村、水口村、大莲塘村典型村建设培育工作。持续实施“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典型村做到全覆盖,其他村30%以上。巩固特色村建设成果,努力将短板变成亮点。抓好乡村运营,推进乡村运营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创建。

  (三)树牢底线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开创平安建设新局面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办好县、镇十件民生实事。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深入推进“双百工程”。持续关注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群体事业发展。落实好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等民生类惠民措施。继续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缝纫巧手”工程。深入实施“雁归计划”,引导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做好文化惠民工作,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交通事业大提质,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公路建设。

  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力防范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城镇燃气、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事故,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健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和“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抓好扫黑除恶、全民禁毒、全民反诈等各项重点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面铺开社区警务建设工作,提升县城中心区域的见警率和管事率。加强社会稳定风险排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护校安园”行动。

  (四)守正创新大抓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释放镇村发展活力

  不断优化工作体制。发挥重点工作督导小组作用,坚持系统思维,树牢全局意识,“一盘棋”统筹全镇各项工作。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着力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有效整合各类资源,高效推进重点工作。

  纵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挥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做活产业规划、土地流转、基础配套等改革文章,有效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继续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充分盘活沉睡资源,加快理顺产权关系,推进产权界定和划转,积极发掘盘活镇域内矿石、土地、房屋商铺等闲置资产、低效资产,探索“资源变财源”的多元化路径。

  (五)鼓足干劲大抓护绿增绿,争创绿美建设新标杆

  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立足“一区”定位,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绿美阳山生态建设,加快贤令山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全面落实林长制,做好林分优化和林相改善。巩固乡村绿化成果,做好树苗养护,提高存活率。

  协同生态保护和生态效益。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科学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深化河长制,抓好河流管护工作。加强饮用水源地监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长效机制,细化落实森林防灭火清远“阳山经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六)毫不动摇强党建促提升,引领政府效能实现新提升

  深化廉政及作风建设。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履行“一岗双责”,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持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增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意识,努力做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难事,干成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实现重大行政决策导向正确、过程公开、内容合法、结果科学。依法接受人大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阳城镇人民政府 

  2024年6月6日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阳城镇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4-06-19 17:21
来源:本网
关闭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