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财政信息 > 县级预决算
阳山县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报告
时间: 2010-02-04 00:00    来源:阳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 【字体:

 

阳山县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0年预算草案报告

 

--2010年2月4日在阳山县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阳山县财政局局长  王建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阳山县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09年是我县财政工作极端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减免税费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面临严峻的减收增支形势。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指导和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促发展”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增收节支保平衡,扩大财政投资保增长,优化支出结构保民生,不但实现全县财政总收入超十亿的历史性跨越,而且确保了全年各项财政收支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总体来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有力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我县财政总收入110,2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20,555万元,增长22.91%,完成年初预算72,132万元的152.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2,268万元,基金预算收入11,95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4,785万元,上年结余1,257万元(其中:上级追加专项资金结转下年支出1,129万元,结转明年预算平衡120万元,县净结余8万元)。财政总支出109,424万元,同期比增支20,974万元,增长23.71%,完成年初预算72,132万元的151.6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4,586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3,464万元,上解支出732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642万元。总收总支对比,结余838万元(其中:上级追加专项资金结转下年支出710万元,结转明年预算平衡120万元,县净结余8万元)。

上述预算执行数据在省批复年终决算后可能有些变动,届时,再专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一)一般预算收入具体情况

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完成32,2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6,850万元,增长26.95%,完成年初预算29,486万元的109.43%。收入具体情况如下:

1、工商税收入完成17,018万元,同期比增991万元,增长6.15%。其中:增值税完成3,659万元,企业所得税1,383万元,营业税5,008万元,其他个人所得税652万元,资源税2,76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025万元,房产税478万元,印花税188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363万元,土地增值税443万元、车船使用税147万元。

2、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2,598万元,同期比增921万元,增长54.92%。其中:契税收入1,119万元,耕地占用税1,479万元。

3、非税收入12,562万元,同期比增4,938万元,增长64.77%。其中:罚没和行政收费收入完成8,134万元,专款收入1,161万元(其中教育附加631万元,排污费298万元,水资源费121万元,其他111万元),其他收入3,267万元。

(二)一般预算支出情况

本级一般预算支出94,5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6,120万元,增长20.54%。县级财政支出全面贯彻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的原则,围绕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增强财政财力保障,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了保公共、保民生、保发展、保均衡的政策要求。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17,070万元,同比增支2,902万元,增长20.48%。主要是提高干部职工岗位津贴、增人增资以及加大对财力薄弱乡镇困难补助而增支。

2、公共安全支出4,866万元,同比减支800万元,下降14.1%。主要是上级追加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比去年减少300万元和各项专项补助减少。

3、教育支出26,219万元,同比增支5,281万元,增长25.22%。主要是争取到省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2,500万元和扩大内需国债投资200万元。另外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福利“两相当”和实施绩效工资增支1,310万元等。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622万元,同比增支1,317万元,增长11.65%。主要是由于省、市追加低保、优抚对象补助专款以及县配套资金增加,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增加,低保和优抚人数增加等。

5、医疗卫生支出10,760万元,同比增支2,209万元,增长25.83%。主要是由于提高了农村合作医疗标准,上级追加农村合作医疗专款及县配套资金相应增加,以及新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等。

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885万元,同比增支1,664万元,增长136.28%。主要是向上争取到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2,000万元。

7、农林水事务支出12,364万元,同期比支3,548万元,增长40.25%。主要是上级和县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260万,农作物良种补贴185万,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资金617万元,扩大内需国债投资1,388万元,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121万元。

8、其他支出1,739万元,同比减支2,168万元,下降55.49%。主要是今年按上级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

(三)2009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各位代表,2009年是我县进入新世纪以来财政工作面临困难最多,所遇挑战最大的一年,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财政增收基础不稳固,而落实民生政策等增支压力不断加大,减收增支因素十分集中,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财税部门按照县委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狠抓增收节支,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经受了多重困难的严峻考验,财政收入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年度预算。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年来,我县按照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扩大内需、加大投资有关政策,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并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2,237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571万元,使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动物防疫体系、县职校等扩大内需项目进展顺利。二是认真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工作,拉动农村消费市场。补贴家用电器1,396台,补贴资金33.25万元,补贴汽车、摩托车916台,补贴资金161.89万元。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全年办理固定资产进项抵税1000多万元,认真执行中央、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直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200多万元。整合安排中小企业发展资金973万元,其中:扶持资金855万元,贷款贴息118万元。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大重点建设投入,保障经济发展。为保障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县本级在年初预算收紧的情况下,安排资金4,000万元,并通过县公资办加大融资工作力度,进一步筹集投入资金23,918万元,支持中轴线、教育资源整合、卫生资源整合、文塔大桥等县重点项目的建设,有效地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加大工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争取省转移工业园区建设资金2,000万元,加快七拱工业园建设,激发园区发展潜力和活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五是按政策兑现了乡镇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和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镇乡和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增添了全县经济发展后劲。

(二)依法加强税费征管,应收尽收,地方财政实力实现新突破。一年来,面对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财税部门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征管手段,确保了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一是加强协调,在全县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实行县级领导挂帅,每月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以赴抓序时、促进度,确保收入均衡入库。二是建立完善“以证控税、以票控税、核定征收、代扣代缴”机制,确保各项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勤征细管,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严把纳税认定、评估、减免、发票管理四个关口,严格依率计征,取得了良好效果。如资源税、个人所得税在矿山企业生产回升较慢、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84%和29.88%。四是坚持抓“大”不放“小”,大力加强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及其他小税种征收管理,其中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入库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88%和95.83%。五是加强非税收入的规范管理。坚持以票管费,发挥票据源头控管作用,完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以及规范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的征收管理,确保了各单位非税收入应缴尽缴,非税收入完成12,562万元,同比增长64.77%。六是继续定期通报各征管部门收入完成情况,按月调度财政收入,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收因素,强化收入目标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努力促进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三) 厉行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五个零增长” 政策以及“四个减半”要求,继续加大节支工作力度,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2009年我县出国费用、年辆购置运行经费、接待费、会议费和展览等行政运行成本支出,比近三年平均数下降17.18%,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将节约的资金集中用于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9年我县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含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城乡社区事务)52,847万元,占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5.87%,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

(四)坚持发展为民的方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将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支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体系。2009年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450,565人,其中财政补助五保户、低保户26,380人,农村独生子女15,421户46,263人,纯二女户2,735户10,940人,共支付补助资金167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共筹集5,187万元,基金共支出5,948万元,有27,200人次得到住院医疗。加大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共支付医疗救助金31万元,解决了922人次困难群众大病问题。另外,新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医疗保险补助支出121万元,使2,189名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医疗保障。二是加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积极推进廉租房建设。制定印发《阳山县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和使用,发挥住房公积金在支持干部职工改善居住条件上应有作用。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4,395万元,为247户职工解决了部分住房资金。多方筹措资金581万元建设廉租房84套,总面积6,043平方米,逐步解决困难家庭的住房难问题。三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做到应保尽保。2009年共核实拨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593万元,享受低保人数农村为28,374人、城镇居民为988人。核定全县五保供养2,781人,共发放资金541万元。安排优抚资金支出885万元,享受补助的优抚对象3,345人。四是投入资金203万元,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被征地农民就业。五是安排资金253万元,稳步改善全县干部职工福利待遇。

(五)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涉农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农林水事务投入达到12,3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25%。一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入资金1,698万元,确保今年13宗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顺利完工,解决了5.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实施农村安居工程。财政投入农村安居工程及贫困户危房改造资金共221万元,农村住房保险保费支出11万元,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三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2,038万元,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沼气、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各项农业生产事业发展。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拨付扶持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143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60万元。五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投入“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大禹杯”、少数民族和老区发展等各项扶贫资金374万元,拨付水库移民各项补助203万元。六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年发放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种粮综合直补等各项补贴资金达2,740万元,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资金60万元。七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入资金44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多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9,967人。八是支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及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补助资金1,122万元。

(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等重点事业投入,统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2009年全县教育支出达26,219万元,增长25.22%,占县本级支出的27.7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投入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2,861.51万元,困难家庭子女生活困难补助438.92万元,清偿义务教育欠债资金293.5万元,布局调整工程款271.23万元,危房改造工程款424.69万元,建立中小学校维修长效机制资金656万元,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增加支出1,31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667万元),中职生助学金366万元和争取省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2,500万元。二是大力支持卫生事业发展。2009年,我县医疗卫生支出10,760万元,增长25.83%。主要继续巩固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稳步增长机制,建立农村医疗保险救助制度。投入资金820万元,加强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站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三是大力支持计生事业发展。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事务支出2,984万元,增长10%。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其中拨款计生家庭奖励金115.06万元,受惠对象1,109人;拨付计生节育奖金78.65万元,受惠对象2,498人,引导群众自觉转变生育观念。四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了对科技、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文化体育和城乡社区事务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共投入11,221万元,增长23.07%。五是发放石油价格改革补贴资金131万元,保障了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出租车等行业正常生产经营。

(七)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财政管理。以深化和完善财政改革,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推进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切实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继续深化财政各项改革。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预算调整,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和规范资金拨付流程、资金拨付方式和财政专户管理等工作,加强支出审核,规范支出管理,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支付的风险控制。不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2009年全县政府采购规模达4,155万元,节约资金255.7万元、综合节支率为6.16%。二是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规范执收执法单位征管行为,有效控制了“坐收坐支”等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大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将所有财政专项资金纳入监督检查范围,以及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乡镇卫生院机构建设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严防工程高估冒算,坚决核减其不合理投资,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全年评审政府投资项目36个,评审资金16,472万元,审减资金1,092万元,审减率达到6.62%。

各位代表,2009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应对危机所付出的共同努力与辛勤汗水。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和经济效益尚未取得明显改善,维持我县财政收入高位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在财政支出方面,随着基数增长,保工资、保运转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财政的期望值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三是在财政管理方面,部门预算约束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预算草案

2010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三促进一保持” 中心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夯实财政增收基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着力保障重大项目、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等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我县主要经济预期指标,本着积极稳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2010年县级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38,076万元,比2009年收入实绩32,268万元增加5,808万元,增长18%。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计划如下:

(一)税收收入23,508万元,比2009年实绩19,705万元增3,803万元,增长19.3%。

1、地方工商税收类收入20,808万元,比上年17,107万元(实绩,下同)增加3,701万元,增长21.63%。其中:国税4,228万元,比上年增加385万元,增长10%;地税16,580万元,比上年增加3,316万元,增长25%。

2、耕地占用税及契税收入2,7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2万元,增长3.93%。

(二)非税收入14,568万元,比2009年实绩12,563万元增2,005万元,增长15.96%。

2010年县级一般预算收入38,076万元,加上基金预算收入2,51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3,361万元,上年结余128万元,合计总收入为84,081万元。

根据“量财办事、统筹兼顾、适度从紧、保障重点”的原则,综合考虑影响我县收支增减的主要因素,2009年主要的支出项目计划安排如下:

1、农林水事务支出9,127万元,比上年(计划数,下同)增加1,564万元,增长20.68%,主要是加大对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水利建设、农村沼气、动物防疫、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投入。

2、一般公共服务13,264万元,比上年增加2,366万元,增长21.71%,主要是薄弱乡镇困难补助增加,提高干部职工津补贴,计生经费等增支;公共安全4,710万元,比上年增加515万元,增长12.28%,主要是落实保障公、检、法公用经费政策而增支。

3、教育支出20,288万元,比上年增加2,471万元,增长13.87%,主要是落实老师工资福利“两相当” 和实施绩效工资政策,以及县安排中央和省要求的各项教育配套资金而增支;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58万元,比上年增加18万元,增长5.29%;科学技术支出217万元,比上年增加11万元,增长5.34%。

4、医疗卫生支出11,758万元 ,比上年增加4,415万元,增长60.13%,主要是加大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困难企业人员医疗保险、农村特困医疗救助等的投入。

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947万元,比上年增加1,448万元,增长12.59%,主要是离退休人员增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百岁金,以及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等增支。

6、环境保护支出404万元,比上年增加110万元,增长37.41%;城乡社区事务855万元 ,比上年增加126万元,增长17.28%,主要是市政建设的投入增加。

7、采掘电力信息、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督等事务支出579万元,与上年增加49万元,增长9.25%;交通运输支出230万元,比上年增加38万元,增长19.79%;其他支出6,027万元, 减少800万元,下降11.72%,主要是为了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

2010年县级一般预算支出80,764万元,比上年计划增支12,331万元,增长18.02%。加上基金预算支出2,516万元、上解支出801万元,总支出为84,081万元,比上年计划增加11,949万元,增长16.57%。总收总支对比,收支平衡。

三、坚定信心,克难奋进,确保完成2010年财政预算任务

2010年,中国经济将逐步企稳回暖,与2009年相比,我县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宏观有利因素较多。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回暖的内在基础仍不稳固,工业产品价格下降、企业效益下滑的局面尚未扭转,融资环境有可能趋紧,固定资产投资在高基数上保持高增长的难度加大,这些都会对今年经济形势产生较大影响。在财政收入方面,2010年增收因素不容乐观,结构性减税费等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仍将持续,财政收入短期内难以实现较快增长。在财政支出方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政策措施,以及中央和省扩大内需项目资金配套、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开展新农保制度等重大民生政策,保障农林水事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支出,都需要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财政压力不断加大。因此,预计2010年仍是我县财政非常困难的一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将十分突出。对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困难面前勇于进取,在责任面前勇于承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履行好财政职能,确保今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促进我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一)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科学调控,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科学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思路,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基本建设投资和国债,努力争取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等的信贷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我县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重点项目带动作为保增长的主要抓手,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级财政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全力扶持我县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财税减免和优惠政策,支持“规模企业上台阶”和“小型企业进规模”,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七拱、杜步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实现“筑巢引凤”。 三是进一步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鼓励镇乡积极引进企业,促进镇乡经济加快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四是继续做好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工作,进一步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应征尽收,强化收入征管工作,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把依法治税、增加税收作为壮大财政实力、提高收入质量的关键环节,努力提高财税征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一是完善财税征管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按月下达税收征管目标,及时研究解决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漏洞,促进税收均衡入库。二是完善财税库网络系统,进一步健全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以证控税、先税后证、委托代征代缴”等税收征管制度,确保税收足额入库。三是扩大重点税源监控范围,通过税务公开、纳税评估、对比分析、税收稽查,及时掌握税源动态,应征尽收。四是认真落实税收征管责任制,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税收征管实行领导包挂责任制。四健全税源普查制度,及时掌握税源状况,重点抓好纳税大户、投产企业、在建项目的增收潜力,提高重大项目税收贡献度,实现税收稳定增长。五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在严格落实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础上,将行政事业单位其它所有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管理,实现综合预算,增加政府可用财力。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三个大幅度增加投入”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农民福社,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沼气、农村公路、农村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大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依托农产品资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支持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等公共服务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好涉农各类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管理工作,确保农资综合、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补贴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五是建立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民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投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两免一补”工作,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进一步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支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广泛培养实用人才。二是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足额安排财政资金,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困难企业人员医疗保险等工作,妥善解决好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村干部养老统筹等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促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就业再就业政策,着力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就业,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四是加大文化、广播、计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加强乡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计生事业投入,提高人口素质。五是加大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市政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县城城市污水和城乡垃圾集中处理,切实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六是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五)厉行节约,集中财力,确保重点支出需要。积极倡导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 的思想,继续加大节支工作力度,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除“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之外的一般性财政支出原则上要比2009年度压减5%-10%,确保公务购车和用车费用、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 费用预算,办公经费预算“五个零增长”,从严控制重要展览、庆典和专题活动,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坚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和我省“三促进一保持” 工作的资金需求,把财力更多地用于解决事关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民生改善,着力解决好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保证重点支出的资金需求。

(六)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完善预算编制改革,编制综合部门预算,细化部门专项资金预算,减少追加和调整,规范预算执行。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加快支出进度,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机制,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风险。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坚持管采分离,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各项规定,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坚决制止“坐收坐支”等违纪违规行为。二是密切关注省实施生态激励型财政体制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的有关政策,加强部门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立健全我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三是稳步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强化绩效评价考评结果的运用,遵循“大事优先、绩效优先”的原则,合理安排财政预算资金,明确“谁支出谁负责”的资金使用原则,实现财政资金支出责任具体化,从而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四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五是继续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强化对财政收入、财政专项资金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各类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六是不断深化财政政务公开工作,推行“阳光财政”,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和服务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各位代表,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圆满完成2010年财税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县“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而努力奋斗。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阳山县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报告
时间:2010-02-04 00:00
来源:阳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闭
返回顶端
微信关注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粤省事
粤省事二维码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