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报告
阳山县财政局局长 梁勇华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阳山县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07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有效监督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狠抓收入,奋力拼搏,本级收入创历史新高。坚持为民理财,关注民生,加快构建公共财政,实行统一公务员岗位津贴及住房公积金缴存。坚持依法科学理财,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坚持科学发展,积极筹措资金,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大力支持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总体来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我县财政总收入694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3124万元,增长23.30%,完成年初预算37151万元的186.96%。财政总支出69333万元,同期比增支13122万元,增长23.34%,完成年初预算37151万元的186.62%。总收总支对比,结余123万元。
(一)一般预算收入具体情况
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00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5794万元,增长40.76%,完成年初预算16915万元的118.29%。收入具体情况如下:
1、工商税收入完成13177万元,同期比增3139万元,增长31.27%,完成年初预算12351万元的106.69%。
(1)国税完成3903万元,同期比增623万元,增长18.99%,完成年初预算3903万元的100%。其中增值税完成3792万元,同期比增553万元,增长17.07%,完成年初预算3854万元的98.39%;企业所得税111万元,同期比增70万元,增长170.73%,完成年初预算49万元的226.53%。
(2)地税完成9274万元,同期比增2516万元,增长37.23%,完成年初预算8448万元的109.78%。其中:
①营业税3685万元,同期比增1022万元,增长38.38%,完成年初预算3595万元的102.5%;
②企业所得税1409万元,同期比增96万元,增长7.31%,完成年初预算1773万元的79.47%;
③其他个人所得税379万元,同期比增63万元,增长19.94%,完成年初预算427万元的88.76%;
④资源税1593万元,同期比增981万元,增长160.29%,完成年初预算655万元的243.21%;
⑤城市维护建设税1051万元,同期比增152万元,增长16.91%,完成年初预算962万元的109.25%;
⑥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和牌照税等其他税种1157万元,同期比增202万元,增长21.15%,完成年初预算1036万元的111.68%。
2、契税、耕地占用税收入976万元,同期比增651万元,增长200.31%,完成年初预算400万元的244%。其中契税收入672万元,同期比增431万元,增长178.84%,完成年初预算270万元的248.89%;耕地占用税304万元,同期比增220万元,增长261.90%,完成年初预算130万元的233.85%。
3、罚没和行政收费收入完成4510万元,同期比增1406万元,增长45.30%,完成年初预算3357万元的134.35%。
4、专款收入1251万元,同期比增534万元,增长74.48%,完成年初预算762万元的164.17%。其中教育附加收入639万元,同期比增84万元,增长15.14%,完成年初预算600万元的106.5%;排污费收入174万元,同比增60万元,增长52.63%,完成年初预算114万元的152.63%;公路运输管理费收入36万元,同期比减12万元,下降25%,完成年初预算48万元的75%;水资源费收入66万元,同比增66万元。
5、其他收入94万元,同期比增64万元,增长213.33%,完成年初预算45万元的208.89%。
从收入整体看,增长速度理想,增长40.76%。地税收入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增长37.23%,国税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增长18.99%。各税种收入均保持增长态势,资源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增长幅度大。非税收入5855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9.26%,比重仍然较大。从税务部门提供的增减因素分析看,增收因素主要有:一是加大对矿山税收征管力度,矿山企业缴纳增值税、资源税增加。二是我县房地产市场旺盛,契税、耕地占用税增加。三 是小水电站上半年行业发电量增加,利润增长,企业所得税同比增加。四是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大对建筑安装业的营业税监管,营业税增收、拉动城建税增收。五是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特别小水电企业分红增多,个人所得税同比增加。六是工业用电增加,供电部门抵税款小,供电部门缴纳增值税同比增收。七是细化小税种的征管,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同比增收。减收方面:一是顺龙木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二是电厂1、2号机组期间停机维修,影响增值税缴纳。三是电力紧张,造成企业开工不足,企业产值下降,税收减收。四是清连高速公路改建,对外运输不便,运费提高,对阳山商品外运,原料运进影响较大,影响企业生产销售,相应造成税收的减少。五是由于煤价提升,且供应紧张,影响光阳实业有限公司组织煤供应电厂,影响税收。六是水泥实业公司因享受增值税先征后退优惠。
(二)一般预算支出情况
本级一般预算支出674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3155万元,增长24.25%。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促发展的目标,基本上保障了各项事业发展所需。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567万元,同期比增支3416万元,增长41.91%。主要是调资增支。
2、公共安全支出4420万元,同期比增支607万元,增长15.92%。主要是调资增支及增拨公安办案经费。
3、教育支出18610万元,同期比增支689万元,增长3.84%。主要是安置高考监控系统、多媒体网络,生均公用经费、边远山区教师岗位补贴、高考奖教奖学、教育资源整合投入的增加而增支。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457万元,同期比增支1503万元,增长21.61%。主要是省市对城乡低保专款追加的增加,以及县配套资金的增加,且提高低保标准及低保五保人数增加而增支。
5、医疗卫生支出6025万元 ,同期比增支2624万元,增长77.15%。主要是上级追加村医补助,提高农村合作医疗标准,参合人数增加,教育事业补充医疗增加而增支。
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06万元,同期比增支1149万元,增长174.89%。主要是市政建设的投入增加而增支。
7、农林水事务支出10105万元,同期比增支3549万元,增长54.13%。主要是支持三农资金,以及新农村建设和上级追加增加。
8、其他支出4508万元,同期比减支794万元,下降14.98%。主要是上级追加减少。
(三)主要财政重点工作
1、突出收入征管,本级收入再创新高。
一年来,财税部门围绕收入中心工作,严抓落实各项征管措施:一是详细制定收入任务,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征收部门。二是狠抓矿山税收入库。由财政、税务、工商、公安经侦等部门成立税收大检查小组,加大对矿山企业税收征管力度,积极与矿山企业约谈补税。对矿山、选矿企业,采取按用电量测算的办法进行征管,通过掌握矿山、选矿企业单位耗电量,推算其生产总量进行核税,矿山税收有大幅增收。三是税务部门狠抓期税,确保期税期清,杜绝新欠。四是加强税源监控,尤其是重点税源,如大型建设项目的建筑安装、销售,税管员深入企业,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五是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的分行业管理和分纳税等级管理。六是财税部门、国土部门、房管部门通力合作,在土地转让和房产交易过户环节实行先税后证,加强二次土地转让和二手房交易的税收以及契税的征管。七是完善代扣代缴制度,对砂、石等资源,委托收购单位进行代扣代缴。八是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抓非税收入,加强河沙采挖权收入、户外广告权收入、土地收益、矿产权收入、公有资产出租收入等非税收入的征管。九是做好收入情况通报,由财政部门每月编发收入简报给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各征管部门,及时掌握收入形势。在征收部门的努力下,2007年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0008万元,比2005年约增一倍,再创历史新高。
2、突出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关注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一是落实“教育年”战略,抓好财政支教工作。教育支出占本级支出的27.6%。抓好我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布局调整项目各项工程的专项资金均能按工程进度支付给施工单位, 2007年支付984万元,其中县财政专户支付803万元;市财政专户支付资金181万元。抓好农村学校危房改造项目,到目前已支付工程款1250万元,项目已基本完成,并顺利通过了省市检查组的验收。做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家庭子女生活费补助的资金拨款审核工作。2007年度省拨入我县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2741万元,困难家庭子女生活费补助306万元,经审核后已全部划拨给各有关学校。继续做好清偿农村义务教育欠债工作,2007年对已审核的负债资金并支付清偿工程款258万元。二是大力支持计生工作,贯彻落实《广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办法》,2007年支付计生奖励金112.36万元。落实《清远市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结扎家庭奖励优惠办法》,支付计生节育奖金31.61万元。三是着力提高公职人员收入水平。统一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缴存部分列入年度预算由财政统一缴存,全县财政统发工资人员参缴率达100%。且从12月起根据本县财力实际,按“限高、稳中、托低”原则,实行公务员统一岗位津贴。四是扶持弱势群体,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社会保障方面,2007年全县农村低保22867人,城镇977人,共支付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13万元。支付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2692万元(其中五保户供养补助205万元、军属优待金141万元、自然灾害救助191万元)、社会保障补助71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专户支付养老保险基金5257万元、工伤保险基金13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67万元、企业离休干部医疗保障金69万元。再就业方面,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2007年支付下岗职工社会保险补贴39万元、补贴人数402人;劳动力市场建设320万元,农村劳动力培训99万元。察民情、解民困,开展五民慰问活动,支付慰问金100万元。落实法律援助政策,支付法律援助金22万元。五是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卫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9%,同期比增支2624万元 ,增长77.15%。2007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4万人,覆盖率达96%。财政补助五保户1913人、低保户特困户18284人,农村独生子女36912人,纯二女8176人参加合作医疗,共支付补助资金65万元。2007年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2698万元,支出2110万元,有16079人次得到住院医疗基金,并对1560人次实行农民大病医疗救助,支付大病医疗救助金84万元。在社会保险基金专户支付医疗保险基金2538万元。六是城防工程建设2394万元。
3、突出支持“三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007年,财政部门始终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心,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生产、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农林水事务支出10105万元,同期比增支3549万元,增长54.13%,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4.99%。二是贯彻落实种粮直补政策,做好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工作。与县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拨付综合直补698万元,种粮大户补贴25万元。三是积极筹措农业救灾复产资金及水利投入298万元,支持开展救灾复产。四是贯彻落实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政策,支付能繁母猪饲养补贴105万元。五是加强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六是支持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基层政权的行政能力。提高村委会干部补贴,每月增加90元,增长30%。加大对村级经济的扶持力度,对资源贫乏、经济薄弱的困难村委会补助共111万元。七是大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乡村公路建设资金256万元、建设农村客运候车亭26个、石油价格补贴农村道路客运76万元,着力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整治农村卫生,今年第一批新农村示范村14个村27个点,聘请了27名保洁员,月工资300元。八是安居工程投入187.5万元。九是提高农民群众就业技能,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资金达99万元。十是加大对动物防疫的投入。
4、突出深化改革,提高理财水平。
一是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根据上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渐进”的工作思想,积极稳妥地开展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7年通过国库集中支付资金15376万元。初步实现“统一管理、分帐核算、统一调度”,为县本级全面推行集中支付做好准备。二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目录,加大政府采购的监管力度。采购预算2799万元,采购金额2625万元,节约资金174万元,节约率为6.21%。三是部门预算不断细化,逐步做到科学编制、科学安排。四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及时完成预算数据转换、预算报表和指标系统调整等各项工作。五是加强公有资产管理。认真做好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以及小水电站国有资产清查工作。
5、突出支出管理,加强绩效监督。
一是严格预算约束。按照预算的范围和内容执行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各项预算追加,不越权调整、改变预算用途。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财力主要用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确保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障、再就业支出、社会稳定支出,依法保障对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扶持好那些事关发展大局的项目。把紧支出口子,追加支出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坚持不懈地做好财政节支工作,管好用好每一笔财政资金。二是开展对灾民口粮、重建家园,救灾复产专项资金进行检查,确保资金用到实处,有效地保障救灾复产、重建家园顺利进行。三是对社会抚养费贯彻执行“收支两条线”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规范社会抚养费的管理。四是对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进行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五是开展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按要求完成全县6个涉农部门和13个乡镇财政支农资金自查自纠、抽查阶段的工作,着力规范支农资金的监管工作。
6、突出融资力度,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抓好县重点建设项目融资工作。通过公资办融资约1.4亿元,先后投入县城中轴线、工业园区建设、县教育资源整合、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县重点建设项目,部分项目已完成,效益明显。二是扩充我县资产储备实力,认真做好资产回赎工作,保障我县经济发展所需用地。三是整合教育资源,新建了一小教学楼,阳山中学教学楼,一幼教学楼。提升了学校品位,改善了市容市貌。
在成绩面前,全面审视财政工作,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财政本级收入虽然再创新高,但可支配财力仍十分薄弱,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依靠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来确保工资、运转、稳定的局面未能转变。各项配套资金、统一岗位津贴、统一住房公积金缴存、教育科技农业支出的法定增长等刚性支出因素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虽然取得进展,但仍是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出管理,特别是专项资金管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力度仍欠缺,财政监督不到位现象仍存在;由于财力有限,财政投入发展经济、培育财源的力度仍不够;税收征管措施仍需完善加强。这些问题与不足要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8年预算草案
2008年我县经济发展总体环境较好,为进一步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县委“思想解放年、工业突破年、社会建设年”的总体部署,2008年我县财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坚持为民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强化收入监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坚持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坚持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以上总体要求和我县经济发展状况,2008年县级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23809万元,比2007年收入实绩20008万元增加3801万元,增长19%。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计划如下:
(一)税收收入17173万元,比2007年实绩14153万元增3020万元,增长21%。
1、地方工商税收类收入16056万元,比上年(实绩,下同)增加2879万元,增长21.8%。其中:国税4215万元,比上年增加312万元,增长8%;地税11841万元,比上年增加2567万元,增长28%。
2、耕地占用税及契税收入1117万元。比上年增加141万元,增长14.4%。
(二)非税收入6636万元,比2007年实绩5855万元增781万元,增长13%。
1、罚没和行政性收费收入 5230万元,比上年增加720万元,增长16%。
2、专款收入1312万元,比上年增加61万元,增长5%。 其中排污费收入174万元,教育费附加收入700万元。
3、其他收入(利息)94万元,与上年持平。
2008年县级一般预算收入23809万元,加上基金收入6万元、上年结余123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24517万元,合计总收入为48455万元。
按照“量入为出,从紧安排,有保有压,收支平衡”的原则,并结合我县财力状况,2008年 主要的支出项目的计划安排如下:
1、加大支持“三农”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安排农林水事务2108万元,比上年(计划数,下同)增加607万元,增长40%,主要是加大农田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物防疫的投入,以及因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原在其他科目列支的项目归并到此科目列支而增加。
2、确保机关正常运转,维护社会稳定。安排一般公共服务8138万元,比上年增加2065万元,增长34%,主要是上年调资、统一岗位津贴后的增加,以及因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原在其他科目列支的项目归并到此科目列支而增加;公共安全3774万元,比上年增加408万元,增长12%,主要是上年调资、统一岗位津贴后的增加。
3、保障科教文支出,努力建设教育强县、文化大县,提高科技竞争力。安排教育事业费14821万元,比上年增加1535万元,增长12%,主要是上年调资、统一岗位津贴后的增加;文化体育与传媒270万元,比上年增加39万元,增长17%;科学技术190 万元,比上年增加33万元,增长21%。
4、保障卫生投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安排医疗卫生3319万元,比上年增加353万元,增长12%,主要是医疗保险费由于调资后基数增大而计提增加。
5、保障社会保障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69万元,比上年增加3368万元,增长60%,主要是离退休人员上年调资后增加、城乡特困医疗补助增加、五保标准提高,以及五保对象和低保对象人数增加而增支。
6、保障环保投入,净化美化群众的居住环境,安排环境保护支出210万元,比上年增加37万元,增长21%;城乡社区事务400万元,比上年增加122万元,增长44%,主要是县城环卫保洁面积增大等而增支。
7、保障各部门事业发展所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安排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363万元,比上年增加32万元,增长10%;交通运输支出69万元,比上年增加21万元,增长44%;其他支出5395万元,比上年增加2683万元,增长98.9%,主要是统一缴存住房公积金以及公共事业发展支出的增加。
2008年县级一般预算支出48026万元,比上年计划增支11303万元,增长31%。加上基金预算支出6万元、上解支出423万元,总支出为48455万元,比上年计划增加11304万元,增长30 %。总收总支对比,收支平衡。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谱写2008年财政工作新篇章
2008年财政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收入方面,税源结构未能多元化,较为单一集中,一次性税源比重大,新增可持续征收的税源不多;受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影响,造成财政收入减收较大;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造成减收。支出方面,按照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要求,民生支出增大,以及其他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仍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此,必须认清形势,增强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与决心。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好县委“思想解放年、工业突破年、社会建设年”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阳山财政的改革和发展,认真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努力谱写2008年财政工作新篇章。
(一)确保完成收入任务,保障各项支出需要,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继续强化各项征管措施,挖掘增收潜力,依法应收尽收,确保收入任务的完成。做大政府财力,为县各项事业发展及重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工资发放、党政、公检法等机关运转经费,保障社会低保生活费、五保供养金等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发放,确保财政对教育、卫生、农业等重点支出。坚持量入为出,严格支出管理,确保收支平衡。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强化收入监管,建立完善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二是科学划定财政支出范围,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三是推进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充分体现公共财政的法定性、公共性、公开性,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
(三)以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要求,发挥财政科学调控作用。一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二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突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突出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贯彻落实好各项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四是抓好公有资产管理,做好县重点项目的融资工作,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四)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更加注重财力分配的逐步均衡。一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类支出比重,集中财力确保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和重点项目支出需要。二是健全完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和落实扶持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研究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二是着力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三是着力构建城乡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四是抓紧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五是大力支持改造农村公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六是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六)以改革为动力,夯实财政支出管理的制度基础。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管理,认真研究上级新的激励型机制方案,结合本县实际,抓好落实。二是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目标,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进一步拓宽理财视野,规范政府非税收入。部门预算方面,进一步细化预算,推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监督相结合,夯实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基础。政府采购方面,大力提质扩面,节约财政资金。三是研究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推进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试点,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四是努力构建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管理、监督体系,逐步实现从财政资金预算、拨付、使用、效益评价的全过程制度化监管,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监督办法,确保专款专用。
(七)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政治及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财政队伍素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改变工作作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精力凝聚到县委对财政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上来,在财政系统形成思想大解放,谋求大发展的奋发局面。
各位代表,新一年财政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困难同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财政工作新局面。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