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报告
——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阳山县财政局局长 梁海东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阳山县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2016年财政总收入年初预算为204,365万元,经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决定,调整为189,727万元,其中: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年初预算的55,138万元调整为40,500万元。财政总支出相应调整为189,727万元,其中: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年初预算178,823万元调整为164,185万元。执行结果,2016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54,582万元。其中: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06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3,269万元,基金预算收入20,287万元、调入资金1,11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4,208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418万元、上年结转支出59,225万元。财政总支出完成282,22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4,157万元、基金预算支出28,777万元、上解支出5,31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2,858万元、调出资金1,110万元。总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72,361万元。全县财政运行保持总体平稳,较好地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由于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需在办理决算后才能完整反映出来,故收支数均为预计数(下同),详细情况待上级财政部门批复我县总决算后,再专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一)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表1)。2016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065万元,自然口径增长-20.46%(可比口径增长-17.69%),完成调整后年初预算40,500万元的101.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3,440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7,62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94,13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5,733万元,调入稳定调节基金5,418万元,调入资金1,11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5,687万元后,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03,150万元。
2.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表2、3)。2016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4,157万元,完成调整后年初预算164,185万元的142.62%。加上上解支出5,31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5,183万元后,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44,65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58,49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结余51,941万元、新增债券1,000万元、置换债券5,550万元)。结转资金主要是省、市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以及置换债资金尚未完成的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表8、9)。2016年,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0,28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6,450万元的314.53%。加上上级补助收入9,13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8,475万元,上年结转13,538万元后,2016年政府性基金总收入51,432万元。
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8,77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1,491万元的133.9%。加上债务还本支出7,675万元,调出资金1,110万元后,政府性基金总支出37,562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13,870万元。
(三)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表12)。 2016年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71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581万元的108%。其中:县属国有企业上缴利润930万元,参股企业上缴股利股息35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3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80.5万元,主要用于安全生产以及其他国有企业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加上调出资金430.5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1,711万元。收支相抵,2016年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无结余。
(四)预备费开支情况。2016年,我县年初预算预备费3,600万元,本年使用3,600万元,主要是用于年度预算调整中,行政事业单位政策性调资等年初难以预见的支出,年末无余额。
(五)县本级政府性债务情况。2016年,阳山县政府债务余额(一类)合计54,03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6,121万元,专项债务27,918万元),较上年增加10,880万元(主要是省新增转贷地方债资金)。2016年上级对阳山县政府债务的限额为61,200万元,年末债务余额在限额范围内。2016年或有债务余额(二类)9,008万元,较2015年减少636万元。
(六)地方政府新增债券、置换债券使用情况。2016年,我县争取到省厅下达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转贷资金5,000万,置换债券转贷资金19,208万元,同比增长409%。截至年底,新增债券资金已列支4,000万元(滨江路建设),结余 1,000万元。置换债券资金已支付给债权人12,858万元,结余6,35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5,550万元、专项债券800万元)。结余主要原因:原政府性债务认定时合同价款与审计结算价、因工程质量问题等客观因素以及合同中债权(务)人变更,不符合置换要求。
(七)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是坚持勤征细管,狠抓财政收入。主要是:强化培植财源,加强组织征管。2016年,经济发展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们积极应对压力和挑战,及时调减财政收支预算,把组织财政收入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在工作措施的落实上下功夫,不断加强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省结构性减税清费政策,确保国家各项支持企业发展的税费政策落实到位,扶持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培植新增税源。强化项目筛选,争取上级资金。有针对性地筛选上报项目,有效提高项目、资金争取的成功率。同时,积极向上反映我县财政困难、民生工程项目等情况,争取上级进一步加大对我县的转移支付力度。2016年上级下达我县补助收入203,269万元,债券转贷收入24,208万元,切实增强财政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是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支持社会事业发展。2016年,全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为114,463万元,同比增支8,215万元,增长7.73%,占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9%,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3,094元,同比提高222元,有效地推进了各项民生事业快速发展,民生质量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底线民生水平得到全面保障。其中:投入8,567万元将747,288人次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月110元,受益人口共747,288人次;投入2,947万元将城乡居民低保补差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418元和190元,有146,572人次受益;投入84万元将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月820元,有1,022人次受益;投入1,275万元按残疾人生活津贴每年1,200元、重残护理补贴每年1,800元的标准配好资金;投入1,759万元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有34,992人次受益;投入582万元将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共2,671人次受益。教育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投入489.30万元将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年从3,000元提高到3,500元,共2,796人次享受职业学校免学费;投入113.75万元将学前班和公民办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标准每生每年从800元提高到1,000元,共2,275人次享受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资金;投入79.87万元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均住宿费补助标准每年从153元提高到200元,共5,388人次享受农村寄宿制学校生均住宿费补助资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投入2,036万元,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年人均从380元提高到420元;投入2,551万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按全县常住人员每人每年45元。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拨付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专项资金2,178万元,1,089户低收入农户住有所居;拨付各项农业补贴资金3,485万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8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906万元等,让每位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阳光的普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程。落实精准扶贫要求,拨付精准脱贫资金331万元,支持做好资产收益扶贫等工作,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三是加强预算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主要表现为:预算支出管理进一步加强。2016年,用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民生支出占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3.88%,比上年提高2.43个百分点。同时,全县财政拨款行政及参公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同比下降25.16%,一般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财政存量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各项财政存量资金管理办法,对各部门的结余存量资金严格依法依规收回财政统筹。2016年共清理回收预算单位存量资金共1,128万元,用于民生和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相关支出,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拨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4,741万元,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制定出台《阳山县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主要是:推行零基预算。我县县级在编制2016年预算时,试用零基预算法,探索形成“基本支出标准化,业务支出规范化,项目支出层次化”的预算编制模式。从实践的结果看,我县的零基预算改革,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主要体现在:⑴ 实现财政资金有效整合。首先是实现财政预算内,以及各类非税收入(含基金)的整合,其次是存量资金和增量资金的整合,遏制了资金部门化的势头,增强了政府资金统筹能力,较好地实现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改革目的。⑵ 促使思想观念的更新。所有业务经费统一在年初预算中一个口安排,以还原各类专项资金的本质,避免“吃专项”、“搭便车”情况的出现。同时,统一经费供给,各种固有的观念如“保基数”、“自主调剂分配”、“固定返还”等将不复存在。⑶ 有效保障部门的经费需求。2016年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标准,从原来每人每年5,000元提高到15,000元,有效保障部门的基本支出需求。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总体要求,2016年全县各级使用财政拨款的所有部门(除涉密部门外)按要求公开财政预算和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积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程序,对政府性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积极化解存量债务,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2016年,争取省下达我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9,208万元,专项用于置换我县到期存量债务,降低债务利息负担,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五是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落实人大决议和做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认真研究落实县人大会议对预算的决议、县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的审查意见,包括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基层社会事业和重点支出投入等。县财政局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梳理,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落实。一方面,在巩固全口径预算的基础上,试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腾出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2016年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16.74%,而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同比提高了2.4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认真办理县人大及政协的建议和意见, 2016年共承办县人大及政协会议代表、委员建议意见9件,建议所提问题已经全部解决。
认真落实审计发现的问题,切实提高整改实效。针对审计查出问题,认真做好整改工作。一是财政预决算进一步细化。预决算县本级支出细化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经济分类科目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细化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二是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率和到位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资金审核进度并及时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减少资金滞留,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6年,我县财政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新的成绩,但财政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地方税收收入下降明显,地方可用财力严重不足;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财政管理和监督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预算单位项目推进缓慢,部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的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
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7年我县财政形势。展望2017年,我县经济面临新常态下的深度调整和转型升级,影响财政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收入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较长时期,减税清费等政策性减收效应逐步显现,将明显影响地方财政增收。支出方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强底线民生保障,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生态文明等民生建设,财政刚性支出有增无减。为积极应对财政收支矛盾,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合理编制2017年预算。
(二)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编制2017年县级财政收支预算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严格执行预算法规定,深化财税改革,完善预算管理,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狠抓增收节支,保障改善民生,坚持防范风险,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推动“三个全域、两大攻坚” 战略实施提供可靠财力支撑。
2016年编制县级财政收支预算的基本原则:一是依法依规,强化约束;二是积极稳妥,收支平衡;三是改革创新,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四是加强统筹,突出重点支出保障;五是共建共享,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六是民生为重,补齐民生事业短板。
(三)2017年县级财政预算草案。
1.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⑴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详见附件表4)。根据 2017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经济发展增速的要求,结合财税部门对财政收入的分析预测,2017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178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41,065万元,自然口径增长5.15%(可比口径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26,555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23,440万元增长18.2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99,919万元、上年结转支出51,941万元(剔除新增、置换债券6,550万元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95,038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列收列支以及上年结转支出等因素,县本级2017年实际可支配财力为106,616万元。
⑵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详见附件表5、6、7)。根据上述收入情况,支出相应安排195,03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2,831万元,上解支出2,207万元。
2.2017年县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详见附件表10、11)。2017年,县本级政府性基金共有5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17,119万元。加上上年结转13,87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190万元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34,179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的要求,支出相应安排34,179万元(含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3,000万元)。
3.2017年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详见附件表13)。 2017年预计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2,419万元,其中:县属国有企业上缴利润1,838万元,参股企业上缴股利、股息15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31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的要求,支出相应安排2,419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由于清远市社会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由市财政编制,各县(区)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5.2017年县本级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由于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目前上级并没有公布2017年对我县的限额,限额内的新增债务只能通过省级发行债券举借。故年初暂不列举借计划,待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上级明确我县的限额并发行债券后,再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2017年计划偿还本金15,221万元,其中,计划申请置换债转贷资金14,033万元(补充耕地和储备土地款)置换存量债务,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偿还1,188万元。2017年末预计政府性债务余额61,859万元,其中,政府债务52,851万元,或有债务9,008万元。
(四)部门预算。按照上级实施部门预算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编制了县本级2017年部门预算草案。2017年县级部门预算由83个部门组成,列入部门预算的支出为71,533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47,691万元,公用经费3,321万元,车辆经费82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15,995万元,部门专项经费3,699万元。
(五)县人代会批准预算前,县本级财政支出安排情况。 根据新《预算法》第 54 条的规定,在预算年度开始后、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县本级财政参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付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16,478万元、项目支出6,532万元。
三、2017年财政工作
为确保完成2017年财政工作目标,我们将认真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在财源培植上实现新突破。一要加强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发挥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激活新兴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形成梯级财源格局。积极鼓励承接我县建设项目的外地企业到我县注册法人企业,把由我县税源产生的税收留在当地。二要加强引领作用。围绕推进供给侧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推动由直接投入向间接扶持、由资金扶持向机制引导转变。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要落实各项财政政策。进一步落实对中小微企业的各项减税清费优惠政策,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在收入组织上实现新突破。一要深入税源调研。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改革动态和走向,深入开展经济税源调研,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等税源的动态性分析,确保收入可持续性。二要狠抓税收收入。坚持依法治税,加强财政与国、地税等部门的衔接沟通,形成联动机制,组织开展挖潜力、强管理、促增收综合治税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企业、主体税源的监控和小税种、零散税的跟踪,千方百计挖潜堵漏,大小齐抓,应收尽收。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建全完善非税收入监管和征缴机制,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行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动态监控,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三是在政策对接上实现新突破。 一要加强体制研究。密切关注新一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程和财政体制调整,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反映实际困难与问题,争取得到更多财力补助。二要认真落实税制改革。密切关注增值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改革,深入研究对行业发展、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提高政策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尽最大可能获得改革红利。三要争取政策扶持。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把准政策要点,看准投资重点,立足我县实际,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级“笼子”,支持地方稳增长、补短板。
四是在资金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一要集中财力保重点。在巩固全口径预算和零基预算编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加大财政性资金统筹力度,着力支持和促进我县“三个全域、两大攻坚”战略顺利实施,合理安排扶贫、农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二要深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深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行为,有序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范围,积极支持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增强公共服务产品市场化供给能力。同时,全力配合和支持相关部门搭建扶贫融资平台,全力助推脱贫攻坚行动。三要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任何单位未经批准,不得融资举债;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行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减轻财政负担。强化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财政风险。四要厉行节约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是在制度运用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硬化预算约束力。强化预算执行力度,严格落实“无预算不支出”,努力节约财政资金;二是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完善支出进度通报制度,加大对预算单位的督促力度,尽快形成实际支出,拉动经济增长;三要加强执行督查。对各单位财政、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督查,尤其是对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政府债务管理、会计管理等重点领域,要紧盯不放,确保制度执行到位,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四要加强结果运用。健全科学有效的财政监督机制,形成事前事中有效控制、事后跟踪问效的监督体系;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氛围。五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落实人大审查意见,虚心听取政协意见建议,认真落实审计整改意见,不断改进和加强财政工作。
各位代表,当前我县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县政协的支持下,狠抓增收节支,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保障民生支出需要,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