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遇调研团是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学院七名大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团队名称寓意有二:一是“计遇”代表着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学院学子与美好事物相遇,敢为人先,结合所学,以知行合一理念躬身实践,以砥砺奋进态度助力振兴。二是“计遇”同时也代表着计算机学院学子在实践中探索遇到的机遇。把握时代发展机遇,练就过硬专业本领,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调研团来到了阳山县开展“计”遇“洋”山系列调研,深入了解阳山西洋菜的发展历程,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这一站,他们来到了阳城镇鱼水村。
团队成员在鱼水村党总支的带领下,重温百年党史,追寻红色记忆。“一条不过十米的长廊,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斗的百年光辉历史。”在党员干部的讲解下,队员们参观党史长廊接受红色教育洗礼,铭记红色历史,弘扬红色精神。
当天下午,调研团来到鱼水村西洋菜水田种植基地,充分了解鱼水村的西洋菜种植历史。“相较于其他种植方式,水田种植的西洋菜根茎偏软,韧性高,更适合煲汤。”当地农户捞起一根水田中的西洋菜向调研团成员展示,队员们看着山间清泉水潺潺不息,流淌于鱼水西洋菜种植基地田间,明白了西洋菜的种植“奥秘”。
调研团还深入阳山县丰华绿色农业有限公司储存车间和生产车间,探究“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进西洋菜产业发展情况。“新鲜采摘的西洋菜一部分被直接运输销往珠三角地区外,还会被制成深受当地人喜爱的西洋菜干。”跟随着村干部的步伐,调研团参观阳山县丰华绿色农业有限公司的西洋菜加工生产线。
“公司直接对接农户,西洋菜刚从水田采摘下来,直接运往西洋菜加工生产线。”在流水线上刚被采摘下的西洋菜用清水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泥土、杂质。清洗好的西洋菜放入沸水中烫煮,迅速捞出后浸泡在水中冷却。西洋菜捞出后还需经过脱水分拣,再进入烘干机热风烘干。调研团成员拿起一根刚烘干冷却的西洋菜干,轻轻一掰,伴随一声脆响西洋菜干应声而断,迸发出一股独特而浓郁的芬香。
“计”遇“洋”山调研团在鱼水村调研过程中,近距离感受鱼水村西洋菜产业从无到有、扎根生长的发展历程,参观西洋菜产业深加工产业链,了解在不同种植技术、管理模式下西洋菜产业产出的区别,冀望通过本次实地调研,带动广大青年大学生走入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