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使其接受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2022年5月28日上午10:00,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阳山县图书馆开展了以“‘阅’ 享书香,‘粽’情端午”为主题的节日活动。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在每年的端午节,民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譬如赛龙舟、包粽子、挂香包等。今天,阳图文化志愿者道敏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小艾的端午节》,现在让我们跟着道敏老师一起走进绘本,了解一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吧!
绘本《小艾的端午节》封面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古朴的家居场景,简单的床、古老的缝纫机、水缸和柴。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在缝纫机前做着针线,小女孩在一旁观看。绘本讲述的是主人公小艾在江南古镇度过端午节的故事,描绘了整个江南古镇美丽的风景,这里的画风淳朴,传承着浓浓的中国文化。
孩子们认真聆听着道敏老师分享的绘本,了解了小艾在江南古镇度过端午节的故事。她由妈妈的想念引领着回到江南的故乡,经过亲身参与其中,她也慢慢爱上了古镇里的一切。平凡的人们用淳朴的方式来度过节日,小艾也感受到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敬意,朋友、家人之间的情意,这一切都成了她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听完了道敏老师分享的故事,我们来了解一下端午节,它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非常具有纪念意义,除了汉族,也有很多少数民族例如蒙古族、壮族、苗族等民族过这个节日,几乎全国人民都在过这个节日。
端午节有很多的名字,有“午日节”、“重五节”、“浴兰节”等。有人还把端午节说成“娃娃节”呢!
端午节有五种传说,最熟悉的是纪念屈原的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大臣,后来楚国被秦国打败了,他很伤心,所以,他抱着石头投了汩罗江。
端午节主要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和雄黄酒和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等,在众多的习俗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的。吃粽子和赛龙舟的来源都与屈原有关,在屈原投江后,人们便纷纷划船追赶想要将屈原尸体打捞起来,但是并没有打捞上来,于是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躯体,就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江中,后来慢慢发展,就成为了吃粽子和赛龙舟这两大习俗了。
接下来是端午手工DIY——原木手工画制作,道敏老师没有给孩子们介绍画的制作过程,而是让他们对着PPT的图形分解图,自由发挥想象力,孩子们拿到材料后,马上开始制作本期的手工主题——龙舟。当他们遇到比较复杂的步骤时,志愿者和家长们在旁指导,也有些孩子全程自己独立进行创作,经过近20分钟的亲子合作,孩子们都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作品,既获得了知识和成就感,也收获了意外的乐趣。
端午节一定要做的事就是吃粽子,阳图也为参与活动的家庭精心准备了一份熟粽子,共同分享吃粽子的快乐,孩子们拿到粽子后迫不及待地去品尝,人人洋溢着欢乐的笑脸,欢声笑语不断,充满着节日的喜悦和快乐。
本期的端午节主题活动,让大家了解了端午传统节日的来由及习俗,在亲子相互配合的手工制作、品尝端午节传统美食——粽子等环节,让家长和孩子们感受过节的快乐,使他们对端午的传统文化更加印象深刻,积累孩子的文化底蕴,使其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