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清远市阳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8230073557010/2025-00166 分类:
发布机构: 清远市阳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5-07-17
名称: 阳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7-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阳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7-17  浏览次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和县委“1+123”工作安排,积极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着眼推动人社事业提质增效,以更大力度稳就业、提技能、聚人才、促增收、防风险,为阳山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力量。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引领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化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我局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平稳。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我局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做好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积极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问题。2025年1月至6月,我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8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435人,促进创业166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一是打通求职用工双向通道。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3场次,参与企业347家,提供就业岗位13765个。通过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为就业困难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推荐就业岗位940个,短信、电话送岗到人推荐就业岗位3817个。二是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金额53.52万元,惠及创业者148人次和小微企业4家次;发放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企业2家,补贴金额4.5万元;发放小微企业社保补贴1家,补贴金额0.58万元。三是聚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兜底类公益性岗位开发和使用,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08个,发放补贴金额269.123万元。四是积极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目前,我县已建成就业驿站2个,共开展就业服务活动11场次,发布就业岗位信息621条次。

  (三)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以人才支撑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人才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资源共享等方式,引导支持各领域优秀人才入县下乡、就业创业。一是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促进更多毕业生留阳就业。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粤北地区就业的政策激励,受理审批粤东西北地区就业补贴26.2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52人次;发放公共就业服务岗位补贴21.24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就业25人次。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开发就业见习岗位68个,目前在岗就业见习人员45人。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全县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在岗49人。实施“雁归计划”,通过入企观摩、入园活动、招聘会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层次了解阳山,引导学子返乡创业就业,举办“雁归”系列活动10场次,554人次参加活动。二是借助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平台优势,举办人才活动吸引各类人才落户阳山。组织实施各类人才活动45场次,其中开展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1场,培育农村农业实用人才1102人次。三是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39人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99人次,其中完成“粤菜师傅”培训491人次,完成“南粤家政”培训251人次,其它职业技能培训57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金额22.24万元,惠及劳动者139人次。

  (四)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抓好源头治理欠薪,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扎实有效。加强常态化监察执法,加大欠薪治理工作力度,处理现场登记、电话接访、网络投诉案件197宗,依法对29家用人单位进行日常巡查和安全生产检查,涉及劳动者2744人。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住建、交通、水利、代建办等主管部门沟通,各司其职,履行行业监管责任,以政府、国企投资项目为重点,对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欠薪项目台账,有效管控和遏制欠薪事件发生。三是多元化解劳动人事争议案。充分发挥三方联调中心的优势,加强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案件调解率。我县仲裁机构及各乡镇调解组织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9宗,仲裁结案率为87.5%,调解成功率为100%。

  二、存在问题

  (一)就业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县内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多,待遇吸引力不够,对我县劳动力就近就业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是我县劳动力普遍学历较低,年纪较大,无法匹配技术岗位要求,县内企业招不到适合岗位要求的人员。

  (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新就业形态、灵活用工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涉及的法律、政策和技术问题日益复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新业态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空白或不明确之处,给执法工作带来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立足职能强化担当,服务中心大局。锚定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贯彻落实人社服务“百千万工程”若干措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县域就业创业支持体系,促进就业创业。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深入实施社保“镇村通”工程,实现社保公共服务镇村全覆盖。实施“启航计划”“扬帆计划”,积极引入清远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队阳山分队专家。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服务。

  (二)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就业支持计划,健全创业支持体系,充分利用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优化就业服务,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稳定重点群体就业,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131”实名服务,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稳定和扩大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深化拓展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建设行动,加强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效能,将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

  (三)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多层次强化人才支撑。积极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抓早抓紧政策性岗位招募,做实做细“1131”服务,开展职业指导下基层,募集见习岗位。推动高校毕业生求职和企业用工之间的双向互促,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阳山稳定就业。组织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在全县13个乡镇开展“南粤家政”技能培训。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阳山一桌菜”的烹饪美食评选活动,为本土厨师搭建展示技能平台,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工程,促进“旅游+美食”融合发展。全力推进“缝纫巧手”培训,培养和储备一批纺织技能人才。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职称评审服务和管理,统筹组织实施好我县职称评审工作。

  (四)着力提升治欠能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源头治理欠薪,落实“省治欠20条”,加强监察执法工作,健全举报投诉、动态监管、信用惩戒等机制。加强对新业态的监管力度,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充分发挥工会与人社协同作用,推动运用“一函两书”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监察执法、调解仲裁、信访维稳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持续推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